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打车软件为何受宠:乘客满意 司机欢迎 资本青睐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1-13 08:42:38
  乘客:约车信息快速响应,多花几块钱也愿意

  1月6日晚8点,在北京国贸工作的汪小姐下班回家,下电梯前,她先用手机在嘀嘀打车软件上发布了一条语音约车信息:“我要从数码01大厦打车去太阳宫,愿意加10元。”刚走到大厦门口,她就接到一名出租车师傅的电话,确认上车地点。在路边等了五分钟,出租车如约而至。“这个时间在这个地段打车特别不靠谱,最惨的一次在路边吹了半小时的冷风也没打上车。现在坐在屋里就下单,下楼就上车,多花几块钱也愿意。”汪小姐说。

  像汪小姐这样使用嘀嘀打车、快的打车等打车软件的人在北京越来越多,有人手机上甚至装了两三个打车软件。点开嘀嘀打车软件,一群密密麻麻的红点在地图上移动着,“一个红点就代表一辆可以接单的出租车,车多车少、在走哪条路线都一清二楚,即便高峰期一时半会没有车接单,心里也有数,不再着急了。”汪小姐介绍。

  嘀嘀打车是智能手机打车软件中的代表,这类软件改变了出租司机的等客方式:乘客通过软件发送用车信息,说明出发地、目的地及加价意愿等;用车信息会被传送给离乘客附近的出租车司机,司机可以在手机中一键抢应,并和乘客联系。

  司机:接单、推广都有提成,有的每月收入过万元

  北京出租车司机陈志强每天都热情地向乘客推广嘀嘀打车软件,在他的中控台上,左边是智能手机的支架,随时接收约车信息、查看地图,右边空调出风口上挂着嘀嘀打车的广告牌。为了方便乘客上网下载、安装打车软件,陈志强还专门买了一个移动wifi装置,放在中控台中央。

  “每成功邀请一个人,公司奖励20元,这个月我已经邀请60多人了。”他说。陈志强是嘀嘀打车的“邀请王”,自从去年6月开始使用嘀嘀打车后,几乎每个月都排在邀请排行榜的前三名,最多一个月邀请过150多人。

  每成功抢单并完成交易,除了乘客可能许诺的加价外,公司还会给司机奖励5元—10元。邀请奖励加上抢单的收入,陈志强现在每月的收入过万元,比使用打车软件之前的五六千元翻了近一番。

  据了解,全国已经有35万个司机使用嘀嘀打车,北京的6.7万辆出租车中,已有5万个司机使用嘀嘀打车。看中打车市场的不仅有单纯的打车软件公司,还有一些老牌互联网公司。去年11月,百度推出打车返话费活动,规定使用百度地图叫车成功用户,将有多次机会免费领取不同金额的话费。新年伊始,高德地图推出“打车送100元话费”的活动,为打车市场再添一把火。

  公司:培育顾客群,探寻赢利点

  对于乘客和司机来说,打车软件能够帮助双方快速完成供需对接,缓解打车难,降低出租车空驶率。但在目前的运营模式中,打车软件公司不赚一分钱,更令人惊讶的是,尚未显现有效盈利模式的打车软件,却受到资本的青睐。1月4日,嘀嘀打车官方宣布完成C轮融资,获得来自中信产业基金和腾讯等公司的投资高达1亿美元,而此前嘀嘀打车已经先后获得1800万美元投资。这是为什么?

  嘀嘀打车CEO程维认为,移动互联网将深刻改变未来的商业形态,而打车软件在这方面提前布局与及时实践,已经达到了累积经验与累积用户的良好效果。成立仅16个月的嘀嘀打车,目前已开通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32个城市的手机叫车服务,业务规模比上线初期增长了100倍,国内市场份额已经超过60%。该公司计划到2014年布局100个城市,每天提供100万次出行服务。

  1月6日下午,嘀嘀打车宣布独家接入微信,支持通过微信实现叫车和支付。而此前,快的打车也已经实现用支付宝支付。

  多次向嘀嘀打车注资的腾讯公司负责人表示,腾讯希望能将移动互联网与传统服务行业融合,而嘀嘀打车所代表的打车软件,为微信支付打造了新的使用场景。

  有专家认为,打车软件的移动性能令网上消费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未来餐饮、娱乐、消费等本地生活服务都可以成为合作对象。依托便民性培育客户群,在信息化中探寻赢利点,是打车软件的发展路径。

  打车软件,乘客满意、司机欢迎、资本青睐,充分体现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巨大作用。这或许是其如此受宠的原因吧。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记者 鲍丹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