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神翻译”走红网络 细数那些雷人的“神翻译”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1-07 09:26:29

图为王佐良先生翻译的《培根随笔》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刚刚结束,其中新出现的翻译题意外走红网络,大学生们千奇百怪的“神翻译”带给我们无穷的欢乐。其实,从“永远追赶语言潮流”的美剧字幕组,到已登陆美国主流电视台的英文版《甄嬛传》,那些或诙谐搞笑或令人拍案叫绝的翻译,从未淡出我们的视线。

  “神翻译”走红网络

  此次六级考试中有一道题是将一篇中文短文翻译为英语,涉及中国园林、丝绸之路、中秋节等传统历史文化知识。五花八门的翻译尽显无穷“创意”:四大发明干脆音译成Star Farming、指南针摇身一变成了高端大气的GPS、月饼更是中外结合成了moon pie。其实网络上早已频频出现众多的雷人翻译。

  “我特别喜欢收集这些很囧的美剧翻译。”大三英美文学专业在读学生晶晶说,“我还会把自己认为经典的翻译截图,传到网上去和朋友们共享。”但是也有人对这种太过创意的翻译提出批评,认为将不同语言如此混搭,显得不伦不类。有人有时候还会为了刻意追求语言的新鲜度,而牵强附会,有违翻译的基本原则。

  文化底蕴支撑经典著作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孙三军老师在谈到这种翻译现象时介绍说,最初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一些非正式性的翻译,的确受到了好评。但后来这些另类翻译因使用频率过高引发人们的反感,被斥“哗众取宠”。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它违反了翻译“忠实”、“通顺”的要求。适度的“本地化”有利于消除文化之间的隔阂,而过度“本地化”则无异于改编,难以受到认可。二是网络流行词语和时事用语流行时间短,可能会“三月里来,四月里走”,很难创作出流传时间长的经典作品。三是网络语言就像一种方言,并非为所有社会成员接受,社会整体认可程度有限。

  纵观那些传承时间久远、影响范围广泛的经典中文翻译著作,铸就其精良品质的,往往是精致典雅、值得细细品味的汉语。

  著名翻译家王佐良先生的翻译代表作品为《培根随笔》,其译文被誉为“是汉语辞藻与英国随笔绝妙的组合,集‘思辨、隽永、睿智、明理’为一身的哲理性随笔”。文笔优雅,行文简洁明快——符合培根所处时代背景的文风特点;采用半文半白的语体——既是对古英语翻译最好的选择,又能使译文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思想精深且语言精练,读来浑然天成,丝毫察觉不到语言转换的痕迹。

  季羡林在翻译印度经典《罗摩衍那》时,也展现出了国学大师雄厚的语言功底。原文是梵文诗体,为保存著作本色,季老也采用中文诗体来翻译。两万颂的原著,译为长达九万行的皇皇巨著,可谓每个韵脚里都隐藏着精细揣摩,承载着文化底蕴。

  

 [1] [2] 下一页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