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金发行数量猛增的2013年,多数基金公司却面临着规模缩水的尴尬局面。
早报记者对比2012年与2013年银河证券基金评价中心数据发现,截至2013年12月31日,除去天弘基金与个别拥有渠道优势的“银行系”基金公司,多数公司正面临着规模缩水的尴尬。在可比的70家基金公司中,仅有30家规模增加,其中规模增加100亿元以上的仅有6家,另有40家规模出现不同程度缩水。这意味着2013年,有近六成(57%)的基金公司规模缩水。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银河证券基金评价中心数据,2012年末,全市场基金资产净值规模为2.87万亿元,份额为3.17万亿份;在2013年,基金业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发行密集期,共有373只新基金成立,累计发行份额5333亿份。但即便经历了如此发行大年后,全市场基金资产净值规模也仅增长了0.07万亿元达2.94万亿元。
“渠道派”一喜一忧
对比可见,2013年,规模增幅最大的天弘基金公司,借力“东家”阿里巴巴,推出对接“余额宝”的增利宝货币基金,在半年内规模膨胀至1853亿元,使得公司实现了管理资产净值从99.5亿元到1943.62亿元的飞跃。
渠道的优势是否可持续?业内人士指出,短期内天弘的渠道优势还将继续发挥作用。从余额宝的膨胀速度来看,天弘基金公司凭借渠道优势超越华夏基金成为国内第一大基金公司并非难事。但由于货币基金管理费在所有基金品种中属于低水平,未来天弘是否可以利用盈利契机挖掘权益类投资人才,壮大权益类投资规模,并将4000万货币基金用户转化为其他“更赚钱”的用户,将是赢得渠道优势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而此前被艳羡的“拼爹一族”—银行系基金公司,却面临着增长乏力甚至规模缩水的局面。
数据显示,中银基金公司在继2012年末挺进规模前十大基金公司后,去年规模增长213.41亿元至1214.18亿元,为所有基金公司中规模增量第三大的公司,目前已晋升为第六大基金公司。农银汇理基金公司则是从184.92亿元上升至362.28亿元,排名从39名上升至27名。
此前风头正劲的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在去年则表现平平,规模从1080.46亿元上升12.4亿元达1092.86亿元。浦银安盛基金公司对比2012年末微增15.64亿元。交银施罗德基金和建信基金的规模则呈现缩水态势。其中,建信基金的缩水幅度在银行系中最大,从952.2亿元缩水至727.51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现在来看,银行系的优势曾经被高估。“有些银行由于要考察存贷比,不太乐意放出大量的存款转化为货币基金,所以用互联网金融手段推动货币基金规模增加的路子成效并不明显,但受制于母公司,这些银行系基金公司又难以与太多的互联网平台进行深入合作。”
投研系规模崛起
事实上,大型基金公司之间的排名混战也颇为激烈。其中,大型基金公司缩水幅度较为剧烈,嘉实基金(博客,微博)、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均有百亿级的规模缩水,但排名仍在前五之内,而博时基金规模缩水345亿元,已经沦为行业第九,如果颓势不改,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跌出前十。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不少业绩向好的中小基金公司,在去年的排位战中取胜。统计显示,在2013年规模大增的基金公司中,多家公司都是去年股票投资的大赢家。
以景顺长城基金为例,2012年,该基金公司旗下的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夺得当年股基冠军,2013年,景顺长城旗下的两只“内需增长动力”基金长时间盘踞股票型基金涨幅前10名,相应的是,景顺长城的规模从400.12亿元上升至613.84亿元,增幅53.41%,排名上升至第17位。
上投摩根旗下的基金业绩也向好,旗下上投摩根新兴动力2012年和2013年排名分别为第4位、第12位,也由此,公司规模增加117.98亿元,排名从2012年底的第16位上升到去年底的第11位,并将随时进军前十。
华商基金的规模也从241亿元增至283亿元。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从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华商基金以41.31%的股票平均主动管理收益率在7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