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要健康天天看
惊!蔬菜汁养生竟微不足道?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12-27 10:04:21

  蔬菜榨汁总是给人很健康的感觉,但是这样的养生食谱其实收效甚微。

  蔬菜汁,有人用它来减肥,有人用它来美容,还有人用它来防治癌症或心脏病。蔬菜汁真有那么神奇的作用么?

  首先要说的是,蔬菜对健康有积极的作用。根据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科学实验的结果,科学家推荐人们每天要吃几百克蔬菜。与蔬菜吃得很少的人相比,吃蔬菜比较多的人癌症、心血管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要低一些。考虑到现代人每天吃的蔬菜往往少于推荐量,所以笼统地说“多吃蔬菜有益健康”还是合理的。

  生吃蔬菜有利也有弊

  蔬菜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在烹饪中不升反降,那么生吃蔬菜是不是最好的选择呢?许多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过生吃与熟吃蔬菜对健康的影响。一般而言,生吃蔬菜的人慢性病的发生率要低一些。但是,这种调查的问题在于,适合生吃的蔬菜和适合熟吃的蔬菜品种往往不同,所以这个“更好”的结论混杂了蔬菜种类的影响,也就无法全部归结到生吃上去。

  不管如何,生吃毕竟有可能更好。不过生吃蔬菜面临着一些其他的问题。第一,烹饪也是杀菌的过程。如果不能保障蔬菜的卫生,也没有经过其他的灭菌处理,那么烹饪是避免细菌致病的必要途径。第二,有很多农药残留会在烹饪中被清除。第三,有一些蔬菜中含有天然的毒素或者抗营养成分,经过烹饪可以大大降低,最典型的例子是各种豆类。第四,有一些营养成分经过烹饪之后更容易释放出来被吸收,比如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

  蔬菜榨汁营养素有损失

  蔬菜榨汁也可以当做一种不加热的烹饪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水溶性的营养成分多数到了汁里,而不溶性膳食纤维会留在渣中。因为许多矿物质是跟着纤维素一起走的,所以留在渣中的也不少。在美国农业部的食品成分数据库里,100克胡萝卜汁的纤维含量是0.8克,而100克胡萝卜则是2.8克。再考虑到100克胡萝卜榨不出100克胡萝卜汁,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出二者的差别。此外,蔬菜的有益成分中有一些植物化学成分,包括很多抗氧化剂,对氧气比较敏感,在榨汁过程中被充分地释放出来,会被氧气氧化。典型的如维生素C,不同的蔬菜和榨汁方式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有的蔬菜汁是“打”,而不是“榨”,也就是保留了残渣。这样的蔬菜汁更准确地应该叫“蔬菜浆”或者“蔬菜泥”,它相当于把应由牙齿承担的工作提前用打浆机来代劳了。与蔬菜汁相比,它避免了纤维素和矿物质的损失,但氧化损失的问题依然存在。

  蔬菜汁没有特殊的养生功效

  蔬菜汁可以算是一种生吃的方式。与加热烹饪相比,它的抗氧化成分可能会损失得少一些。不过蔬菜榨汁或者打浆毕竟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有些损失的营养成分可以通过多吃来弥补。人们吃食物,不仅仅是为了摄取营养,口味和便捷也是重要的方面。榨汁或者打浆比其他烹饪方式更加便捷,也有很多人更喜欢它们的口味。对于不方便烹饪蔬菜,或者本来不喜欢吃蔬菜的人,如果榨汁或者打浆能够增加吃蔬菜的量,就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不喜欢吃蔬菜的小孩子来说,如果蔬菜汁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就完全值得去做。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蔬菜汁是现打、没有加入其他成分的纯蔬菜汁。与果汁相比,蔬菜汁或者蔬菜浆的味道并不好。如果为了好喝,可以在里面加入糖等调味成分,那么就增加了其他成分的摄入。糖对于多数人而言是应该限制的。市场上还有些商业化的蔬菜汁,为了口味和保存需要经过加工与调味,就更不如直接吃新鲜的蔬菜了。

  作为一种吃蔬菜的方式,榨汁没有什么问题,打浆比榨汁还要好一些。但是,它们仅仅是吃蔬菜的方式,与其他吃蔬菜的方式相比,不会对减肥、美容有多少额外的功效。

来源: 美食杰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