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要健康天天看
心血管预防不能三不管”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12-27 08:26:54

  高危人群的饮食、作息、情绪、服药都需要科学地管理

  12月19日,“中国企业员工健康行·健康领跑2013西北民族大学专场”在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举行,本次活动是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国家卫计委新闻宣传中心)和《生命时报》社共同发起的健康知识讲座,旨在通过权威专家、专业机构和广大媒体的参与,让企业树立健康管理的理念。本次活动请来了甘肃中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杨永生,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通俗易懂的心血管病预防知识课。

  口味咸淡不能不管,西北地区盐敏感性高血压占比高

  杨永生说,甘肃省比中、东部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复发率都要高,其中高盐饮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只有高血压也会。“甘肃海拔高、冬季时间长,所以吃腌菜多,特别是农村地区,口味很重。中国人‘盐敏感性高血压’占的比例就比西方人高,西北地区更高,占到六成左右。但是口味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一下子减盐会影响食欲,对健康不利。建议循序渐进,炒菜或炖菜的时候最后放盐,这样盐在表面,不会渗透到食物里,口感还是一样,但盐的摄入减少了。

  杨永生给大家建议,已经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一定要把好两个关口:第一是控盐,第二就是控制体重,特别是冬季,吃得多、动得少,如果入冬140斤,冬天过去体重升到150斤,那你的降压药肯定得加量,你的血压、血糖都是跟着体重走的,体重控制不好对血压血糖控制不利。

  一级高血压、糖尿病初期不能不管,通过生活方式调节半年

  杨永生谈到,高压白领族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大学教师也在其中,经常熬夜、工作压力大、急躁,会使交感神经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很容易患高血压,所以每年体检后,都会发现又有一批人加入慢病大军。他提醒大家,一定要坚持定期体检,早发现容易控制,不少老年患者是在手术前或做其他检查时才查出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现时往往已经有并发症了,发现得早,还有机会摆脱终身用药的枷锁。比如一级高血压,就是低压不超过100,高压不超过160,以及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在7左右,可以先通过戒烟‘限酒’控制饮食、运动来进行生活方式的调节,半年后再复查,如果数值正常,就不用再用药了,如果数值升高或持续偏高,就必须马上用上药,不要报着等等看的心态拒绝用药,血压、血糖一直处于高水平线的话,出现并发症、损伤心脑肾的几率就增大了。

  吃药防斑块不建议中西药叠加,服药后不能不管

  在讲座上,杨永生还提到,对于已经患冠心病或老慢病患者,要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必须坚持吃药预防心脑血管意外,但很多人由于担心药物的副作用,随意停药、减药,甚至有医生让患者减药量,拿阿司匹林举例,有医生认为100毫克的量对于中国人来说偏大,就建议患者用一部分中药代替,比如三七、丹参,这样做是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药量确实跟人有关,75~150毫克的剂量就是针对中国人的身高、体重计算出来的安全剂量,西方人的推荐剂量是150~300毫克。如果药量过小,单位面积药物分布不够,药物效果就达不到,再加一些中药,效果也不能保证,特别是中药,加什么、加多少,没有做过大样本的实验,副作用也不可预判,对患者来说弊大于利。他讲解说,药物都有副作用,但相对于它的作用来说发生几率极小,而且吃药对延长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功劳还是第一位的。最后,杨永生强调,心脑血管最大的危险因素之一就是服药后就不管了,“只要定期监测,都不会出现大问题,即使出现一点轻微的不适也都是可控可逆的,最怕的就是吃药后不按时监测肝肾功能。”他说。

来源: 《生命时报》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