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杭州冬至55.5万人扫墓 香烛纸钱减少鲜花花篮增多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12-23 09:58:48
 
 
杭州南山陵园,许多杭城市民用鲜花祭奠故人

  又是一年冬至到。对杭州人来说,冬至日,为已故的亲人扫墓,是个雷打不动的习俗。恰好,昨天既是周日,又碰上阳光明媚,很多家庭都是“全家总动员”,这就让这支本来就很壮观的扫墓大军,更加壮大了。

  昨天,杭城各大陵园扫墓人的流量,也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南山陵园,依然以15万人次的数量稳居榜首。接着,是龙居寺公墓12万人次,然后是安贤陵园11万人次,半山公墓10万人次,钱江陵园4万人次,第二公墓2.5万人次,华侨陵园1万人次,总数达到55.5万人次,比去年冬至,整整多出20.5万人次。

  年轻人开始主导扫墓今年扫墓祭奠低碳多了

  昨天一早,家住杭州树园小区的李先生载上一家人,开车赶到南山陵园扫墓。

  “我父亲是去年去世的,按杭州的习俗,去世的头三年,必须要在正冬至去扫墓。”李先生说,为了一早起床就能节约时间,早点出发,尽量避开高峰车流,他前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

  在李先生的后备箱里,除了几样用来祭奠的水果和小菜外,还有一个他们自己精心制作的花篮,全然没有香烛和纸钱的踪影。

  “去年冬至,我妈专门买了纸钱和元宝。扫墓时,那个烟,把大伙都熏得够呛。今年的雾霾这么厉害,就跟这样的陋习有很大关系。所以,我早半个月就开始做她的思想工作,最后决定,由全家人亲手制作一个祭奠花篮,既环保又更有意义。”李先生说。

  事实上,有类似想法的人,并非李先生一家。在南山陵园连绵不断的扫墓大军中,大大小小的鲜花花篮,已成为很多家庭的祭奠用品之一。

  自然,在陵园入口的商家们,也捕捉到了这个发生变化的商业信息,把原先的香烛、纸钱,统统换成了鲜花花篮。“小的10元,大的30元,这两天,销量都还不错。”一位卖花老板满意地说。

  经历过严重的雾霾之后,更多的杭州人开始痛定思痛。今年的扫墓祭奠,究竟有多低碳?记者昨天在南山陵园翠艺苑,随机选取了右16排—20排,在这75个墓前,仍然用香烛的,只有23个。

  “这几年来,随着年轻人开始主导家里的扫墓事宜,祭奠方式也逐渐变得更加低碳。”南山陵园办公室主任陈晖说,不过,因为部分年纪大的人观念一下子难以改变,坚持要带纸钱来烧,所以他们提供了免费租赁铁盆的业务,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陵园周围交通堪称龟速建议扫墓出行也讲究低碳

  然而,与低碳祭奠相比,扫墓大军的出行,就显得不太低碳。

  昨天上午9点30分,当记者来到距离陶瓷品市场还有两三千米的地方,整个车流的通行严重受阻,有些耐心的车主安安分分地排队等着,而部分较着急的车主,则使出浑身解数插队,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让通行更慢。

  大概龟速前进了半个小时的样子,才把原先只要四五分钟就能开到的路走完。一路上,记者看到不少私家车里的人,因实在忍受不了这个速度,干脆下车拎上东西走路前进。

  “本想开车来可以不用拎东西,又可以直接开到陵园的停车场,能方便一点,真没想到,开车反倒更加闹心。”从机动车道逃到非机动车道的朱女士发起牢骚。

  “现在大家的经济条件都好起来了,每天一早马路上跑的私家车,那是多得不得了。要是大家都开车往陵园跑,不堵才怪。这一脚油门、一脚刹车地踩,踩出来的全是PM2.5。你们想现在坐在车里不受冻,马上大自然就会让你们吸毒气。”旁边一位中年男人听了朱女士的抱怨后,很不客气地批评起来。

  确实,昨天一早,南山陵园附近的停车场已爆满,周边能停车的地方也很快被占,车位紧俏得一塌糊涂。据观察,昨天上午10点左右,有个挤进陵园的高峰,而11点半左右,又出现一个离开陵园的高峰。

  记者在这里很想说一句,大家既然都已想到了烧纸钱会污染环境,改用鲜花祭奠;那怎么就想不到汽车尾气,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呢?每年的冬至前后,公交集团都会开辟出多条扫墓专线,建议大家可以就近搭乘前往,尽量少选择私家车出行扫墓。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