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两院院士增选名单昨天公布。其中,中科院新增选院士53名,中国工程院新增选院士51名。新增院士平均年龄55.5岁。至此,我国两院院士总数达1557人。中国工程院昨天指出,将研究规范院士退休与待遇问题。外界注意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此次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前他曾和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撰文抨击中国学术界“潜规则”,而饶毅在上一届院士增选中宣布退出。
新增院士最小45岁
两院院士增选每两年举行一次。中科院53名新增院士从391名有效候选人中选出,平均年龄54岁,60岁及60岁以下的占85%。年龄最小的45岁,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女教授谢毅;年龄最大的74岁,是复旦大学的孙鑫教授。
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谢毅今年刚获得国际奖项“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该奖项是首次颁发给华人科学家。谢毅一直从事无机固体化学研究,现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中国科技部重大研究项目。
中国工程院51位新增院士从560名有效候选人中选出,平均年龄56.9岁,60岁以下的占82.4%。年龄最小的48岁,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张军教授;最大的77岁,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徐芑南。
经过此次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达75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达807人。
两高管当选工程院院士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新当选工程院院士,来自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的占据大多数。企业11人,占比超过两成,大多是工程学科带头人,包括了首席科学家、副总工程师等,还包括了两名企业高管,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曹耀峰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黄维和。
我国近几年取得重大成就的“航天”和“深潜”领域,也有科学家当选院士,包括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和“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总设计师徐芑南。
此外,来自美国、法国、丹麦、以色列、巴西、印度等6个国家的9名外籍科学家今年新当选为中科院外籍院士,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即南京大学化学与生物医药科学研究所所长阿龙·切哈诺沃教授,他是首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以色列人。
“话题教授”施一公当选
增选结果一公布,很多人就注意到了中科院名单上施一公赫然在列,这一结局可谓皆大欢喜,尽管晚了两年。作为学术成绩斐然的“海归学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在学术圈外同样引起了公众关注。需要指出的是,中科大45岁教授谢毅的出现,让46岁的施一公,没能成为“最年轻院士”。
2011年,施一公和北大的饶毅教授曾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社论,讨论中国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矛头直指科研基金管理中各种“潜规则”。当年,施一公入选最后又落选中科院院士增选,一度引起争议。到了今年4月底,施一公成为美国“双院”外籍院士,这一结果又引发了美国院士却当不了中国院士的讨论,并再次引起公众对中国院士遴选机制的聚焦。
-相关新闻
工程院:不宜把过高待遇加到院士身上
昨天,中国工程院公开发表了致2013年新当选院士所在部门和单位的一封信,指出工程院将加快研究改革完善院士遴选和管理的体制机制,优化院士结构,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研究规范院士退休、待遇、兼职等问题。
信中说,院士不是“万事通”,应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让他们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信中建议,各单位不要安排他们参加本学科领域以外的各类评审、鉴定、咨询和评奖等活动,不要举办当选庆祝活动,也不宜把过高的、不适当的物质待遇加到院士身上,也不宜过早地给年轻院士压上行政职务。院士要拒绝商业性广告,旗帜鲜明地反对伪科学和封建迷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