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世家庄园,一个是世外桃源,它们深藏在广东龙门永汉镇,沉淀着先民的经验与智慧,讲述着属于岭南的历史故事。
龙门永汉官田王屋古村,文祐王公祠屋顶上的植物在阳光下不断生长,每年清理也未能将其彻底扫除。
世家庄园王屋古村
王屋古村位于龙门县永汉镇官田村,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井然有序的200多间房子,组成众多纵横交错的幽深小巷,将看似散沙般的家家户户,以“文佑王公祠”为中轴线,紧紧连接成一个整体;村外,一面长达3000米,厚70厘米蜿蜒曲折的围墙,几百年来屹立不倒。
据村中族谱记载,大约在元朝末年,一个叫王文佑的人为了本族的开枝散叶,从广东增城棠村迁到龙门县永汉镇。他选择了永汉镇以南,在永汉河西岸的一处平原安居,成为现在王屋村的开村始祖。到了明末清初,王文佑的子孙耗费十八年建造了文佑王公祠、凌云阁等标志性建筑,逐渐形成有建制的村落。历经约750年的繁衍生息,王氏后人已经传承到第二十五代,成为永汉第一大村,200多间清代古宅屹立近400年,至今仍保存完好。
走近王屋古村,最先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其正门上方高耸的镬耳山墙。镬是古时的一种大锅。镬耳山墙,从侧面看颇像一个“凸”字,形状很像两个镬耳。另外在古代,镬耳又象征着官帽两耳,具“独占鳌头”之意,故没有获得过功名的村落是不能修建镬耳山墙的。王屋古村的镬耳山墙不光高大,而且大有玄机。左耳为半圆,右耳为方形。据介绍这是难得一见的文武山墙。半圆代表武将的头盔,方形代表是文官的官帽,这表明王屋古村曾经出过文武举人。
穿过北大门的门楼,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开阔坪地。坪地中央竖着多对麻石功名碑。碑上刻着的年号、科名仍然依稀可辨。其中的一块较为清晰地刻着“咸丰壬子科举人”字样,由此推算至今已有160年之久。古时,经过科举应试获得功名者就可在宗族祠堂前插一支旗杆。旗杆下方往往会立两块麻石块以夹住旗杆,族人考取科甲功名的情况就刻在麻石上,这对麻石被称为功名夹或功名碑。
当然,在王屋古村里最令人瞩目的建筑自然是文佑王公祠。文佑王公祠在古建群的中轴线上,是四进四合院式布局:一进头门,二进“世德堂”,三进“福寿华堂”,四进“祖堂”。头门正面墙由广东特产红砂岩石板砌成,上有精美石雕。屋檐、门楹、窗棂等大量木雕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图案多为祥云瑞兽、花草鸟鱼、历史人物等,连木梁上都雕刻有百兽之王——狮子,气势不凡。虽然岁月流转,木雕上的人物、花草、瑞兽有的残破了,不完整了,但仍栩栩如生。位于三进福寿华堂的屋檐下有这么一个木雕:一个梳着螺髻的古代女子左肩背一个包袱,右手擎一把竹伞,仰头对着前面穿长衫手拿折扇的男子。女子眼波流转,圆润的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仿佛正听男子讲着有趣的故事。
在王屋村古建群的边上,有一座3层、高约13米的“凌云阁”塔。三层塔每一层供奉的神灵都有讲究。底层供奉的是土地爷,神位的靠壁上有两副对子:其一,“积德自然多土地,读书应有一门官”;其二,“公公公孙三及第,婆婆婆媳五同堂”。第二层供奉的是文武二帝,文昌帝身着长袍在右,关武帝身披战袍在左。靠壁上的对子云:“千秋翰墨文光璨,万古旌旗武烈昭”;第三层供奉的是魁斗星君,右手执笔,左手拿金宝,一脚踩鳌头(象征中第),一脚踢星斗,姿势动感,靠壁上的对子是:“半只脚踢开云雾,一支笔点化文星”。
世外桃源鹤湖围村
世外桃源鹤湖围村
如果说王屋古村是世家庄园,那么位于永汉镇鹤湖村的鹤湖围则如世外桃源。古时的鹤湖围是一片荒田,有人在这里搭茅寮养鸭,故名鸭嬷寮。据鹤湖王氏族谱记载,王氏十五世洪仁公由梅县松源满田村迁到龙门县永清(永汉的古称)莲塘开基,行医为业,省吃俭用,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在鸭嬷寮创建围屋。围背的后龙山有一条鹤坑,坑水流到村前,老人说用壶(湖的谐音)装住它,故起围名“鹤湖”。
鹤湖围村是龙门县现存建筑建造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前有池塘,连接两侧壕沟;后有远山,如黛如烟。村前、村左、村右三面环水,仅在村的右边设一个斗门,供村民进出。鹤湖围村是一座城堡式客家围楼。围门东南坐向,不计池塘和壕沟建筑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长、宽均为80米),共有108间通廊房。其结构为三堂、四横、一外围、四碉楼、一望楼(后围中间的中心楼)、一斗门。堂横屋单层,外围高二层,碉楼高三层,望楼原高五层,现残存墙体。堂屋两侧分隔出明间、次间、梢间和尽间。中轴线宗祠为三堂屋,禾坪南侧有一口古井,斗门前有古石桥,四周筑以高矮不一的围墙。围楼前低后高,因此外围左右,两横屋顶硬山顶呈碟式,瓦面层层(五层)错落,斗门和碉楼硬山顶,船形屋脊两头高,封火山墙作锅耳状,傲然耸立,气势雄伟。碉楼和外墙开设枪眼,枪眼用方孔石镶嵌。
鹤湖围村的祠堂中堂正厅上悬挂着一面“树槐堂”的牌匾。树槐即树人。这背后有一个典故。北宋初年,一个名叫王佑的人为勉励子孙立志上进,在庭院中手植三株槐树,说:“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后来他的次子王旦在宋真宗时拜相,人们就称其家族为“三槐王氏”。“树槐堂”三字,寄寓了王氏先祖对后人成才的殷切期望。
树槐堂内的大厅上空,挂着多盏做工考究的花灯,花灯不仅画有孩童,而且写着“百子千孙”等吉祥语。据介绍这是村里传统的添灯仪式:每年正月十五,将去年这个村里新生的男丁集中在这一天举行添灯仪式,寓意“添丁”。庆祝家族添加了香火,家族人丁兴旺。而灯的数目则是按照男丁的数目高挂,一丁一灯。树槐堂的楹柱上贴着一副今年新写的红纸对联:“槐堂垂骏业,只望孙贤子肖同怀先世遗风;晋室绍鸿基,惟祈弟恭兄友共叙天伦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