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的生活创业,似乎各个方面都要讲究速度,铁路大提速,地铁大发展,公交缩短车次,私家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到处是步履匆匆的现代人,“快”似乎意味着“成功和效率”。商家们追求着、比拼着品牌的规模,开店的速度一家快过一家。但“快”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吗?被誉为“地球上开车最快”、获得过7届F1世界冠军的“F1之王”迈克尔·舒马赫却坦言,“自己成功的秘诀并不是油门,而是刹车。一味地加油门求快,欲速则不达,疯狂的车速会将车甩飞出去,而善用刹车的‘慢’技巧,减少不必要的停顿,保持行车流畅有时反而能成就更多。”
赚钱好比长跑不可急功近利
历次马拉松比赛的前三名选手,在比赛开始阶段都不处于领先,随着比赛的深入,才慢慢脱颖而出,取得胜利。如果把积累微利比作是一次马拉松长跑,那么极速盈利就像是一场百米冲刺。赚慢钱的人,重视的是得人为先,获利次之,追求的是做长长久久的营生;而赚快钱的人,一心追求的却是短期利润最大化。近年来,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蔓延,目光短浅的企业家和风投者为了规避风险忙于在高科技园区频繁地开设一家家概念公司,随后快速转卖,而不是以长远的规划去培育一家真正兼具潜力与成长性的伟大企业。曾参与多家科技公司创始工作的思科(Cisco)前首席技术官Judy Estrin对此非常忧虑,他甚至将缺乏持久精神、充满“冲刺”者的硅谷比作一棵外表强壮,但根基已经开始腐烂的大树。
关于究竟应选择快跑还是慢跑,赚快钱还是挣慢钱的问题,赫赫有名的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有如下精彩的解答:“关于赚钱的快慢多少要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在投资的阶段,如果看前3年,赚钱速度可能住宅地产要快;如果以20年来做比较,商业地产一定赚得比住宅地产多。如果我投10亿元进去,做住宅可能有5亿元利润,做商业可能只有1亿元的租金。我需要钱的话,1亿元的租金加10亿元的物业,进行银行抵押,也可以拿到10亿元的贷款出来,只是反映在报表上的利润率会低一点。一年是这样,但10年累加起来,这10亿元的租金就比5亿元的利润要更高一些。还有一点,10年之后,我的物业还在。”
量变到一定程度引发质变。冲刺着赚快钱的人在一开始似乎得利得益,但如果把赚快钱与赚慢钱的人放在时间的洪流中拉长来看,最终你会发现,原来,赚慢钱的人就是把职业精神和长跑智慧发挥到极致的人。短视的冲刺者,大多只顾眼前的“一次性生意”,但真正懂得商道的长跑者重视的却是5年10年后,客户是否还愿意持续回头光顾。他们把自己的“武功”和耐力练到最上乘的境界,因为不追求赚最多,反而最终赚最多。他们不追逐眼前的潮流与起伏,他们把单一产品做到最好最美,赢得大量的忠实消费者。
“不做一锤子买卖”,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商业智慧。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如此。有时候,不需要太多太复杂的所谓战术或技巧,坚持自己的步调慢慢积累经验和资源,不跟风,不盲从,脚踏实地,戒急戒燥,在职业领域用心地精耕细作,不随意改变经营法则,坚持将自己的小职位和小生意做到极致,反而能在日趋激烈的大浪淘沙中站得更稳,行得更远,润物细无声,反获春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