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教育部要求招生信息“十公开” “机动指标”要公示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12-10 08:36:31

高校在进行高考招生咨询服务

  2014年高校自主招生正在进行,昨天上午,教育部在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高校招生过程做到考生资格、录取程序、违规事件处理结果等“十公开”。

  与以往公布的“六公开”、“六不准”不同,这次《通知》特别指出,录取新生复查结果也必须公开,其中包括新生复查期间有关举报情况、调查情况和处理情况。

  自主招生和预留计划

  成高校招生重灾区

  在教育专家看来,高校招生有两个领域是权利寻租的“重灾区”,一是自主招生;一是预留计划。

  以往教育部对高校招生的要求,多在高考前夕发布。这次提前公布,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近日人大招生处处长蔡某因涉嫌违法违纪被调查的事件。据新华社消息,自主招生、补录、调换专业已成为高校招生腐败“重灾区”,“点招”名额甚至被明码标价,由以往的二三十万涨至百万。

  高校自主招生始于2003年,学生可先参加高校自主组织的选拔考试,被选中后与学校签下“预录协议”后可根据协议在高考录取中获得“降分”优惠。一旦高考达到了协议中确定的分数线,学生即被该高校录取。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高考统一录取之外,自主招生的面试环节和艺体类学生的招考,都因主观性较大,而成为寻租的关键环节。而统一录取之后的“补招”,也因信息不公开,最易被暗箱操作。他建议说,人大应当公开蔡案的细节,才能“对症下药”地进行制度改革。

  预留招生计划

  就是传说中的“机动指标”

  “十公开”里,教育部要求2014年招生,预留计划及去向必须公开。

  预留招生计划,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记者昨天采访,甚至有些招办老师也不知道高校招生预留计划包括哪些。

  记者咨询一位有过多年高校招生经历的老教师,他说,预留计划与高招录取时传说的录取“机动指标”有关。根据教育部规定,安排跨省(区、市)招生的本科高校,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内,可以预留少量计划,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

  比如某个高校有一年成为某省考生的报考热门学校,高分考生蜂拥而来,但由于受招生计划的限制,一些考分很高的学生却不能被录取。一些高校就预留招生计划,可以见机调整增加,这个时候高校在这个省的实际招生数量,肯定要高于计划招生人数。

  2003年,教育部明确了预留招生计划概念,允许高校自主决定是否预留少量招生计划。2004年,预留计划不得超过高校招生人数的3%;2005年,这一比例缩减到不得超过本校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也就是说,如果某高校当年招生为3000人,按1%算就是30人。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教师说,高校公布招生计划和录取人数时,几乎都不会公示预留招生计划去向。招的谁,怎么招的,很少向社会公示。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将是信息公布主渠道

  记者昨日采访浙江各高校招办主任,部分高校招生负责人已看到《通知》,但几乎所有负责人都称,需要研究一下《通知》再解读,目前不方便发表意见。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科研宣传处处长鲍夏超则直白地说,《通知》和之前的“六公开”没有特别大的不同,浙江基本已全部做到,对浙江来说就是再强调一下。每年高考季,相关信息都有在官网或媒体公布。考生投档规则、填报志愿时间和办法、录取各阶段时间安排,各批次未完成计划和考生志愿征集办法等,在浙江教育考试网都有公布。

  在《通知》里,特别提到,信息公布的主渠道是“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浙江一高校招办老师说,以前招生信息,包括计划和录取结果等,一般都在校园网上公布,今后是否统一公布到“阳光高考信息平台”,还要等有关方面发布实施细则。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