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股票基金
无论长线还是短线 都没有理由过分看空黄金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12-03 14:30:30

  前言:

  长期以来,黄金价格与美国经济形势基本呈一种“负相关”关系。通俗地说,即美国经济形势越好,黄金价格越会下行。近一段时期以来,随着美联储退出QE风声再起,国际黄金价格再现单边下跌走势,刚刚过去的11月成为今年6月以来黄金表现最差的一月,当月下跌5.38%,收于1251.76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战略性看空黄金的声音大行其道,很多华尔街基金管理公司CEO认为,黄金正值熊市中期底部大致在1000美元!这与美国高盛公司的预测高度吻合,高盛在其最新研究报告中称,黄金2014年还将下跌15%,大约跌至1057美元,从而创下2010年以来的新低!形势果真如此悲观吗?国发贵金属研究团队认为,尽管美国因素仍是决定黄金价格走势的核心要素,但美元为所欲为的时间和空间都在缩小,这意味着黄金“漫漫熊途终有期”!主要理由如下:

  美联储退出QE的实际影响需要重新评估

  最近险些成为美联储新任掌门人的萨默斯认为,美国经济未来数年可能陷入长期性经济停滞,要达成充分就业的“自然利率”可能是负2%或负3%。难怪伯南克11月19日强调,美联储仍承诺只要有必要将维持高度宽松的政策,只有当确信就业市场改善局面将持续,美联储才会开始削减国债购买规模,而且在削减QE后主要利率仍可能长时间维持低位。从市场反应看,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的时间将大大延后。很多华尔街投行人士认为,即便美联储真的在2014年缩减资产购买,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的流动性供应都可能予以抵销。多数人士认为,如果美国、日本和欧洲央行的声音得到认真对待,那么零息、量化宽松和信用极度宽松将是唯一可能出现的情形。综合上述情况看,确实需要重新评估美联储退出QE的实际影响。

  中国因素将对黄金走势构成长期战略性利好

  从最近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看,中国最高领导层决心以新一轮改革推进中国经济与社会迈向新辉煌,在经济领域要摒弃传统的出口拉动型增长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较为健康的消费拉动型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全世界都可能从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获益,但对美国而言或许“有点难”。长期以来,美国上下都非常衷情于过度透支消费的“美好时代”,对中美之间可能发生的角色转变肯定不习惯。然而,中国传统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不管美国感受如何,中国都会按照既定战略推进经济重大转型。“中国人不能老乘飞机吃大豆”,这是中国前总理温家宝2003年12月访美时,回应美国人要求平衡美中贸易逆差的一句话。意思是,美中贸易出现逆差,并不是中国不愿意买美国产品,而是有许多产品美国不卖给我们,如计算机、数控机床、核电站等,中国人不能老是买美国的飞机和农产品。现如今,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美国及西方阵营对中国技术封锁的“边际效应”将呈递减,直至未来某个时候基本失效。换言之,中国未来的消费拉动型经济模式是建立在自主创新基础上的,而非昔日“乘飞机吃大豆”那种。国发贵金属认为,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逐渐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核心影响力,这对黄金走势显然是长期利好,而且是战略性利好。国际著名黄金分析师Jim Sinclair最近称,到2020年金价上涨到5万美元/盎司并非不可能,但那将发生在货币崩溃和恶性通货膨胀的极端情况下。国发贵金属认为,发生那种极端情况的可能性不大,但美元体系任意操纵黄金价格的时代至迟将在2020年左右成为历史!

  结束语:对黄金短线走势也不应悲观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9月,中国消费黄金797.8吨,印度为715.7吨。中国黄金需求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超过印度称霸全球。澳新银行商品分析师Victor Thianpiriya预计:“因受中国强劲的实物需求推动,金价在2014年底将触及1450美元/盎司。”花旗集团研究部门则认为,中国的实物需求是支撑黄金市场价格的关键因素,这将“避免金价明年崩溃”。再看技术面,美国知名债券基金经理,波浪理论专家Ramki Ramakrishnan日前指出,黄金可能引来一轮超跌反弹,投资者不妨加以利用。国发贵金属综合上述因素认为,无论长线还是短线,我们都没有理由过分看空黄金!

来源: 腾讯财经特约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