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国际金融
“互联行”登场 金融创新指向“互联网银行”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12-03 10:36:01

  在前不久阿里巴巴辟谣申请成立“阿里巴巴网络银行”之后,11月28日,自称为“互联网银行平台”的互联行亮相正在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11月28日,名为互联行的网络平台醒目地呈现在金博会的互联网金融专区,而互联行全球网络平台也同时上线。另外,该平台还与深圳网商联盟、福元运通等商会和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据记者了解,互联行是由深圳互联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建的一个互联网平台,而该公司是由九九加一实业公司创始人林立人发起成立的。

  11月29日下午,本报记者对互联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进行了采访。该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的丁先生告诉记者,互联行并不是自己做银行,而是建立一个平台,让有条件的个人或者金融机构在互联行的平台上开设自己的分行。丁先生说:“有条件的个人或金融机构将他们可以提供的金融产品挂在平台上,有需要的人可以在平台上挑选,平台不参与资金双方的交易,但我们会对借款者进行严格审核,包括一般传统金融机构需要的资料。另外,我们还会通过微博、站长审核等新兴方式来全方位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

  据林立人介绍,互联行不碰钱,所有的个人,所有的可以放贷的机构,不管是小贷公司还是传统银行,都可以到其平台上来放贷,但放贷人的资金还放在自己的账户上,且放贷人的资金由传统的第三方银行监管。相比较于阿里巴巴作为一般商品交易平台,互联行相当于一个资金交易的信息和中介平台,因为没有涉及到物流,所以相对于电商操作更为简单。

  据介绍,目前PB(PrivateBank)即“私人银行”是互联行的核心业务模式,与传统银行称呼的私人银行不同,传统的私人银行业务指的是银行针对高净值人群给予的一对一的高端服务,而互联行的PB指的是所有在互联行的网络平台上开立的放贷窗口,相当于阿里巴巴的各种网店,在互联行的平台上就叫“私人银行”。互联行的PB业务是一种创新模式,它涵盖了P2P、众筹以及独有的个体“银行”,这里的个体包括自然人和其他所有的合法放贷机构,这里的放贷机构可以是传统的银行,也可以是小贷公司,甚至可以是人人贷公司。

  互联行的另一核心业务是由PB延伸出来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易帮客(e-bank)”。丁先生告诉记者,“易帮客”为交易双方提供了包含了担保、法务、评估、抵押、催讨等第三方服务,让双方的交易变得更加安全、快捷,为互联行上所有做PB的客户提供配套服务是其核心业务。

  据悉,互联行将来计划开展一项名为IB(InternetBanking)的新业务,这是纯“互联网银行”模式,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互联网银行”,可以吸收存款,可以发放贷款,也可以做支付结算。这种模式在国外已经发展得很成熟,运营良好且呈上升态势。但在国内,由于政策所限,民营银行事实上还没有放开,互联行的IB暂时还不能上线经营,但互联行已开发出了系统,并且内部已完成了测试,一旦政策放开,将会很快上线。

  据了解,目前国外经营状况比较良好并建立起较好声誉的“互联网银行”,主要有美国的EverBank、英国的FirstDirect等,这种“互联网银行”又被称作“直接银行”(DirectBank),即没有线下营业网点、完全通过互联网技术向客户提供服务的银行。但这种模式与互联行的PB模式完全不同。

  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观察者,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向记者表示,互联行的创新是有价值的,关键是怎么实施。如果做成现有商业银行模式,那么创新意义就不大,因为民营银行的一系列标准、规则以及准入门槛如何落地还不太明朗。而如果按照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操作,那么就有很大的可行性,突破了“银行”的概念,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

  业内人士分析预测,尽管目前监管部门、学者专家和互联网金融领域各方主体对于“互联网银行”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创新,或许将来某一天,像模像样的“互联网银行”就会来到人们的面前。

来源: 金融时报 作者: 卓尚进 李文龙 张末冬 编辑: 郑佳岚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