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相范雎画像
我不叫“范睢”叫“范雎(jū)”
租金和税钱,我都不想出!平原君赵胜画像
秦始皇嬴政画像
何止51岁,其实我想活更久……
选入中学语文读本中《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一篇文章出错了;秦始皇不是51岁去世……《史记》修订本出版暨《史记》研究学科团队建设座谈会昨天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史记》修订工作的主持人、南师大赵生群教授表示,他带领一支8名教授组成的团队在这部书上投入了8年时间,新增校勘记3400多条,约30万字,并改动标点6000余处,呈现最接近原版的《史记》。
【为何修订?】
《史记》流传中出现讹误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始于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武帝时期,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史记》版本复杂,甚至同一版本的不同印次文字也不同,加上过去记录方式比较传统,在流传的过程中存在偏差。“我们的工作就是还原古籍,不是考证《史记》中原有内容的真实性。”赵生群教授说。
2005年初,中华书局开始着手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的前期调研。2006年4月,《史记》修订工程正式启动,中华书局将主持工作交由南师大文学院赵生群教授。“我们沿用清代金陵书局本为底本,梳理了《史记》的版本系统,最终确定了以北宋景祐监本、南宋绍兴本、南宋黄善夫本、明汲古阁《索隐》单刻本、清武英殿本为通校本,以南宋耿秉本、元代彭寅翁本、明代柯维熊本、明代凌稚隆本、日本泷川资言《会注考证》本为参校本。”赵生群介绍,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他们借鉴了前人未使用的珍稀版本进行通校和参校,还充分利用了古籍数据库检索,提高了判断准确性。“通过八年的努力,修订版新增校勘记3400多条,约30万字,并改动标点就有6000多处。修正了漏字、多字、颠倒,包括人名、地名、书名和史实等多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