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会现场。 郭俊峰摄
目前,2014届大学生就业季启幕,2014届毕业生们开始加入了求职应聘的“大部队”。从今年9月到明年1月,是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期”。这段时间,招工单位较多,并通常能为应届本科生在毕业前提供3~6个月实习机会。记者在近日采访中发现,今年整体就业形势虽并不乐观,但是由于我省很多高校“抢跑”就业季,积极应对可能的就业难,毕业生的签约率并未下降,不少学生不但找到了工作,而且还是年薪超过10万元的优质工作。
如何提高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大项目“上马”成吸纳毕业生“蓝海”
就业,首先要有“业”可“就”。我省多年来的成功经验显示,项目建设、经济拉动是就业最根本的保障。多年来,我省的大项目建设不但直接拉动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同时也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大批就业岗位。
彭聪是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她明年才毕业,但是2年前她就已经找到了工作。原来,她是为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培养的订单生。她说,“我高考分数并不低,但是考虑到地铁专业前景是相当不错的,同时我个人对地铁也很感兴趣,所以选择了这里。哈尔滨地铁正式运营了,我特别兴奋。由于订单培养,从上学开始就不断的学习地铁运营知识,还多次参与到哈尔滨地铁的建设中,学校还给我们提供了去地铁发达城市见习的机会,所以我对自己很有信心,还有一年就毕业了,非常期待将来的工作。”哈铁院还有数百名学生和彭聪一样是地铁集团的订单培养生,已经不用再愁找工作了。
据了解,从2009年开始哈尔滨地铁集团通过采取“3+1、4+1”培训方式培养地铁运营技工人才,即面向哈尔滨市公开选拔已在各类高校接受过3年或4年专科或本科教育的全日制应往届毕业生,在师资力量雄厚、具有专业办学优势的铁路院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上半学期学员接受专业课培训,下半学期学员到其他城市地铁公司进行跟岗培训。培训结束后,地铁集团组织统一考核,择优录用。目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地铁专业首批84名学员全部实现就业,正式成为哈地铁员工。而服务于哈西客站联络线的“机电设备维修工专业”、“客运服务专业”两个订单班,63名学生已全部被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预订接收,目前正在地铁1号线跟岗实习。
地铁一期工程总用工量超过了5万人,今后,还将为社会持续提供就业机会,地铁激发了我省的就业活力,启动了“就业引擎”,而它,仅仅是我省大项目建设中的一项。
除了项目建设,我省近年来还注重招商引资,这带来了经济的活跃,也拓宽了就业渠道。
刘帅是2012年毕业的,如今,他已经是万达集团的“白领”,工作地点就在哈西万达广场。他告诉记者,他是学法律专业的,近几年来,就业相对较难,比较幸运的是毕业时正赶上哈西万达招聘,他如愿以偿的找到了工作。“和我一起来了很多应届毕业生,学习财会的、中文的、法律的都有,民营企业竞争环境十分公平,才一年我就成为管理人员了。最应该感谢的是把万达这样企业引到‘家门口’的政府,让我们既能有好的工作,也不用离家太远。”据记者了解,哈西万达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三万个,其中很大部分“消化”了高校毕业生。
高校纷纷“抢跑”请来名企扩展就业渠道
好工作不是等来的,而是找来的。东北农业大学就业负责人说,“工作必须要去找,这一方面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另一方面学校也必须提供服务,帮着学生把工作‘找上门’,让学生找工作的过程轻松一些,负担小一些。”
刘越这几天在东北农业大学举办的大型毕业生冬季供需见面会上找到了工作。他说,“不用自己到外地,在学校里就能应聘到中国500强企业的工作,不但省去了路费,还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准备简历和考试。”
这次招聘会共有6200余名我省高校毕业生参加,700余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共有368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就业岗位9066个。招聘单位包括省外企业102家、省内企业266家,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等中国500强企业、行业知名企业65家。哈尔滨哈飞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北大荒集团等知名本地企业也参与了招聘。
东农招生与就业指导处的工作人员说,开学初,招生就业处便对用人单位信息库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在巩固原有就业市场的基础上,今年把目标主要集中在国内大中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当地著名企业等等,向这些企业邮寄了邀请函并附上我校相关的专业信息,邀请他们来我校开办招聘会。“有一些企业,没有很快的给学校回复信息,我们就一个个的打电话落实,把学校的情况、特色以及毕业生的水平告诉他们。对于一些新建立联系的企业,我们先是通过电子邮件寄送材料,然后打电话再次进行沟通,很多时候,我们还会亲自去企业进行拜访,目的就是为了把企业‘请上门’。”据了解,东农通过走访北京、西安、四川等地,争取到与中纺粮油、东方园林、棕榈园林等一些国内优秀企业的联系,邀请他们来校招聘。东农招生与就业指导处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努力争取到更多的用人单位来校招聘,让更多的同学可以轻松找到满意的工作。目前为止,来校招聘的企业数量较往年同期提高了20%,中国建筑工程局等知名企业来校招聘比例也有很大提高。”
除了把企业请来招聘外,我省很多民办院校和高职专科学校则是把企业“办”在学校,把课堂“开”在企业,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增加就业机会。
黑龙江东方学院今年先后与黑龙江神笔画业广告有限公司、哈尔滨万达嘉华酒店等企业开展合作。和以往不同,这些企业还在学校开设了“实习基地”。除了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实习外,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也成为了学生们的老师,定期为学生上课,把企业一线的工作理念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能适应企业需求。通过深化的校企合作,很多民办院校和高职专科的学生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与万达嘉华酒店刚开展合作不久,就已经有10多名学生应聘到该酒店总经理秘书、总监助理等多个重要岗位。
提高学生竞争力有实力才会更抢手
有了就业门路,多了就业机会并不能保证就业水平就一定会提高,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打开东北林业大学的网站,看到最多的就是学生的获奖情况,仅近两个月,就有近百名学生在“全国口译大赛”、“全国英语大赛”、“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中国花卉博览会”、“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和“挑战杯”等10余个国内、国际重大比赛中获奖,其中不乏金奖和一等奖。东林就业部门负责人说,“这些奖项,可以说是学生就业重要的敲门砖。”
东北林业大学今年应届毕业生小宋对这样的说法很认同,他正是因为在校期间“拿奖拿到手抽筋”,才能在毕业时获得一份年薪超过20万的工作。小宋是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大四学生,父母务农,家境贫困。上大学第一学期成绩很差。这引起了学院的注意,学院领导亲自找到他,问他是不是由于家庭原因影响了学习。小宋告诉学校,一方面是因为家庭贫困,自己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来做兼职挣钱,影响了学习。另一方面,对自己学的专业很迷茫,不知道学完之后能做什么。
大一下学期,学院一方面帮助他获得助学金解决了生活难题,另一方面,专业老师找到他,辅导他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并告诉他,学好了专业知识,可以参赛获奖。学习的内容可以用来参赛,这让小宋一下找到了学习目标。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他加入了东北林业大学ACM训练队。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被誉为计算机界“奥林匹克竞赛”,竞赛涉及的内容很多都超出课本。大一的暑假和课余时间,学校的指导教师帮着小宋学习,并指导他参加ACM训练,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他屡次参加ACM大赛,先后获得省赛一等、东北区赛一等、全国赛银奖、亚洲赛铜奖,共获奖10次。由于多次获奖,并且实践能力突出,9月中旬他就得到了我国多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聘书,他最终选择了杭州的一家企业,年薪超过了20万。截至记者发稿时,该学院200多名学生,已经有13名获得了年薪超过10万元的优质工作。学生崔艳玲也因多次获得国际、国家级ACM大赛的奖项,被保送到中科院硕博连读。而从2008年开始,该学院毕业生年薪超过7万元的学生超过50人,多人成功考取国内外知名院校研究生,一次就业率均超过90%。
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毕业班辅导员说,“我们很支持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参加比赛,以赛促学正是我们学院‘1+2+4模式’的具体体现。即围绕一个目标——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突出两个重点——优良学风建设和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并创新四个平台。学生就业要靠就业竞争力,根本上来说就是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通过建设优良学风,我们学生的理论水平较高,成绩较好。在实践机会有限的条件下,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参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最好的促进就业的方式。”
除了鼓励学生参赛外,该学院还进行校企联合,分别在校内外建立了一批实习实训基地,引进企业工程师专门为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专门培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打破“面子墙”走向基层扎实起步
就业难,难在大城市,招工难,难在基层。就业难,难在学难所用,招工难,难在招不到扎实肯干的人才。
伊春市双丰林业局近年来通过“三次创业”,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人才却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局里大学生都很少,为了引进人才,林业局的领导亲自上阵,甚至就守在高校里。
这样的诚意,招来了林业局历史上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刘东起是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林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之所以选择来到双丰林业局,一方面是看到了基层的潜力,另一方面他觉得,“学林学专业的,就要去林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己所长。”
刚到林业局,他感到的是落差,这里和哈尔滨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他并没有想要离开,而是很快调整了自己。“大城市在工作、生活各个方面的条件都很优厚,能够享受到很多基层不能享受到的东西。但是年轻人不应该只想着享受,而是应该想方设法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能力全部发挥出来,奉献社会、回馈社会。在基层,是扎实起步,只有扎实起步,才能有更加广阔的未来。”
在工作中,林业局的领导十分重视他的意见和建议。他深入到林业局下面的林场进行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这份报告得到了重视,并用以解决人才引进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一些问题。对于刚毕业就能参与到决策中,他既兴奋又感动。“无论你能力有多强,都需要一个舞台来‘表演’,基层的舞台可能没有大城市的舞台大,但是却可以给年轻人当‘主角’的机会。”
刘东起还为林业局带来了很多现代化的工作方法,双丰林业局的办公进一步数字化。通过电脑、网络和手机将林业局和下面的林场工作流程“连接”了起来。他还建议林业局建立“飞信”平台,通知会议和相关事项,再也不用一遍遍的打电话通知。
局里领导也十分关爱这位硕士生,他生活上的困难,林业局都尽力帮助。除了给他1万元的住房补助外,每个月还给他租房补助,并且将尽快的落实待遇,给予他提干的机会。刘东起说,“都说基层条件艰苦,发展空间小。但是双丰林业局给了我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这里虽然在基层,但是有改革的魄力和创新的意识,适合年轻人来创业、就业。”
双丰林业局党委书记祝天姝说,“近年来,我们多措并举,‘柔性引才’,与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不断招聘大学生充实到各林场,并给予好待遇和好平台来留住人才,进一步补充了人才资源。2009年以来,林业产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6.73亿元,年均递增12%;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3.45亿元,年均递增1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85亿元,年均递增45.6%,这样的成绩,正是引进人才的结果。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才投身到基层,助力基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