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文学
清代状元殿试草卷长3米 手迹堪比字帖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11-22 13:58:37
清代状元殿试草卷长3米手迹堪比字帖(组图)

状元黄思永的殿试草卷长达3米,字迹清秀

当年的考棚 资料图片

  古代选拔官员,最高等级是殿试,皇帝亲自监考,考生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从太阳出山考到太阳落山……昨天,第十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和秦淮区人民政府主办。

  现场展出的清光绪六年状元黄思永的殿试草卷,长达3米,从头到尾都是清新隽秀的楷体字,拿来当字帖一点没问题!

  【南京状元的殿试草卷】

  长达3米,能当字帖

  长约3米的草卷,全部为毛笔书写的小楷,字迹清秀,从头到尾没出现圈改……昨天,南京状元黄思永的殿试草卷堪称“惊艳”。

  记者获悉,这份草卷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间收藏家,委托原江南贡院馆长周道祥先生进行捐赠。“放在现在,就是考场上打的草稿,还要经过再次誊录。”周道祥说,这份草稿还有一些偏字、难字,“相比之下,汉字听写大会简直弱爆了!”现场有学者议论。

  存世极少非常珍贵

  明清时代,战乱频繁,明代的殿试试卷早已全被焚毁,而清代试卷几乎也被八国联军销毁殆尽。况且,殿试试卷在当时属于皇家“绝密档案”,均藏于皇宫大内之中,不允许遗落到民间。

  至今,只有山东青州明万历状元赵秉忠的殿试试卷得到过公认。普通的进士殿试试卷的遗存也仅有十几份。“状元黄思永的正式殿试试卷至今未见。”周道祥说,作为珍贵的史料,这份殿试草卷如何遗落到普通百姓家,也是个谜。

  他如何向皇帝“求职”?

  简历中把祖宗三代都介绍了

  “应殿试举人臣黄思永,年三十九岁,江苏江宁县人。由拔贡生礼部七品小京官应光绪元年顺天乡试中试,由举人礼部额外主事考取军机章,一应光绪六年会试,恭应殿试。将三代脚色开具于后:曾祖国楹,未仕,故;祖德符,未仕,故;父汝玉,未仕,故。”

  在殿试草稿上,黄思永将自己的“求职履历”写得很细致:不仅有姓名、年龄、籍贯,连祖宗三代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原来,殿试不但要了解考生的学习、考试经历,还要详细排查“家底”。在给皇帝的“求职简历”中,从父亲算起,上溯三代到曾祖,他们的姓名、入仕情况和社会身份都要交代。

  当年如何笔试?

  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要跪上一整天

  参加殿试、朝拜天子,是古代书生最向往的事。

  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通过殿试的都称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往下依次为榜眼、探花。”周道祥说,但这里面还有细分,状元、榜眼、探花三个人为一甲,赐“进士及第”的称号;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所有被录取的进士都被称为天子门生。“最高等级的考试,由皇帝亲自出题、监考。”周道祥说,殿试时间定为一天,从早晨太阳出山,到晚上太阳落山。

  在天子脚下答卷,要遵从的礼仪很多。“皇帝御前不得赐座,考生要双膝跪地,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直到考试结束交卷后才能离开。”周道祥说,考试中,除发给正式试卷外,还发给草稿卷纸,殿试者思考成熟后,往往先做草卷,然后再认真誊录到正式试卷之上。

  他的身世如何?

  曾参加太平军,实业救国与张謇齐名

  如草卷所示,这个写得一手漂亮小楷的状元,就是现在的南京江宁人。周道祥介绍,黄思永的身世非常坎坷。太平军攻入南京,战乱中,黄思永躲进油缸之中,但还是被太平军查获。此时,黄思永的亲属已全部遇难。当时,他要么加入太平军,要么被砍去脑袋,无奈之下,黄思永被迫参加了太平军。

  当太平天国被平定之后,黄思永藏在古庙里研究佛经、帮助方丈抄录经卷,以期改变命运。通过艰苦的努力,于光绪六年(1880)庚辰科考中状元,当时他已经39岁,旋即授翰林院修撰,任国子监司业等职。

  后来,一心希望通过实业救国的他,先后在北京开办了北京工艺商局、天津北洋烟草公司,筹资以做慈善事业。其北京工艺商局生产的景泰蓝制品,两度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与江苏南通状元张謇同时被誉为晚清“商部实业两状元”。

  专家观点

  上、下江考棚是用来“补考”的

  不少人认为,上、下江考棚,是古代考生进行乡试复试的地方。但南大历史学系教授夏维中研究发现,上、下江考棚其实是考生进行“补考”、再一次争取乡试资格的地方。

  “录遗其实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补考,也就是进入乡试的最后一次机会,之前录科没有被录取和因故缺考的考生可以参加录遗考试,考试优秀者也能取得乡试资格。”夏维中说,录遗未取的考生,还可以由总督、巡抚直接咨送入场,称为“大收”。

  乡试录取率仅0.8%堪比现在的“国考”

  “在乡试之前,科举制度有一系列的考试。”夏维中表示,乡试举行以前,上、下江考棚承担着两省录遗考试,所以必须先期举行,只有这样,江南贡院的江南乡试才能如期举行。

  乡试的录取比例非常少,“以江南贡院为例,参加江南乡试每年约两万多人,录取的人平均在每年160人左右,竞争残酷堪比国考。”周道祥说,由于考试不能越级,清代最老的童生高达103岁。

来源: 现代快报 作者: 记者 余乐 通讯员 祝鲲鹏 孙乐 刘睿 编辑: 郑佳岚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