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龙把餐桌当书桌。
他是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他的毛笔和硬笔书法作品获得多项国家级大奖,300多份作品被专业报纸杂志刊载;同时,他是一个小饭店的老板,整个饭店的工作人员就夫妻两人,拿笔杆的这双手也是炒菜洗碗的那双手。挂满饭店的书法作品,被不少人看中欲购买,他都不肯。如今的他已经到了不惑之年,有了更成熟的想法,他说,他不愿意把自己“市场化”,宁愿平平淡淡地在故乡生活,把书法仅当业余爱好,“这样,挺好!”
受父亲影响从小自学书法
昨天,金陵晚报记者来到位于溧水区晶桥镇杭村一家名为真真饭店的小餐馆,见到了当地“名人”曹文龙。在小餐馆一个包间内的角落里,有一张小桌子,上面堆满了曹文龙的毛笔和硬笔书法作品,而摆在包间中间的餐桌,平时也是曹文龙的书桌。
曹文龙今年43岁了,学书法已经有几十年,“我父亲一直比较喜欢写毛笔字,经常带着我看一些电视上的书法节目,我从小受他影响,也喜欢上书法,期间订阅了很多书法类的报纸杂志自学,一直不间断,有时候写得通宵达旦,冬天深夜手僵硬了就用热水敷敷继续写。”曹文龙说,高中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粮管所工作,平时比较清闲,更是有大把的时间用来练习书法了。
“那时候收入低,而练习书法的成本还挺高的,笔墨纸砚都需要费用,尤其是宣纸,好的一张要几块钱,一写就是几十张。最难的时候,我们就在报纸上、地上写。”曹文龙说,因为自己常常没日没夜地写,耽误了不少事,尤其是2006年下岗后,家人比较反对他练书法。
作品常获奖却选择做厨师
因为订阅了书法的报纸杂志,曹文龙便常常投稿,目前已经有300多份作品在书法报、书法导报上发表,记者在他收藏的报纸上看到了他被刊载的作品。随后,曹文龙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研修班,经过专家教授的指点,书法水平得到了提升,2008年被聘为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的会员。
期间,曹文龙将作品邮寄出去参加一些比赛,在全国第一届硬笔书法家作品展览、首届中国书画艺术大展等书画展上展出;同时,获得多项大奖,在第十一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在首届中国少字书法大赛获得优秀奖……曹文龙拿出了厚厚的一叠荣誉证书和聘书、会员证等,记者数数,大概有二十多本。
2006年下岗后,小有成就的曹文龙考虑过是否要专门走艺术道路,以艺术为生。“但是,如果要专门从事艺术行业,肯定是要离开农村的,可我是土生土长的杭村人,我不想离开这里。”于是,曹文龙与妻子商量后,就开了家小餐馆维生,夫妻两人既是厨师又是服务员。
不愿市场化平平淡淡才是真
“每天早晨,我们5点多钟起床赶早市买新鲜的菜,上午准备菜品,中午做菜招待客人,然后洗碗,下午2点到4点,就是我练习书法的时间了;晚饭时间又要忙,晚上回到家9点多至11点,也是我的书法时间。”曹文龙说,这是每天的时间安排,几乎不间断。记者采访时,曹文龙现场写毛笔字给记者看后,没一会儿就穿起围裙、戴着袖套,奔厨房做菜去了。而此时充满油烟味的包间和餐桌,下午就会成为曹文龙的书房和书桌。
曹文龙说,餐馆装修前,他常常把自己的作品裱起来挂在墙壁上,不少客人会看中作品,要求买走。“我都不愿意卖,只有少数客人特别想要,我会收一点成本费让他们带走。”曹文龙说,现在他已经到了不惑之年,有了更成熟的想法,“我不想走市场化的道路,现在这样的生活平平淡淡,挺好的呢!”曹文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