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3年我市诞生第一家旅行社至今已有20年,正值“弱冠”之年的衢州旅游业今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成长烦恼——“八项规定”、“六条禁令”让团体游大幅度“缩水”;今年10月,中国首部《旅游法》颁布实施,衢州市区的55家旅行社(含6家分社),更是感到多重压力。那么,衢州旅行社——如何走出“成长的烦恼”?
“蝴蝶效应”
“一个创造快乐、体验快乐的阳光产业,怎么会这样呢?”
让市区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困惑的是,新《旅游法》实施后,按理说,首先受益的就是游客,但游客的抱怨让她们这些从业人员心里很不好受。据她了解,几位同行最近碰到了这样的问题:游客反映,好不容易安排了一次远游,买旅游产品却不方便了;旅行社在不长的时间里组团的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被游客责问,按新《旅游法》的规定,这是否算是违约?
“面对政策规定,我们近期肯定不会去安排购物环节。”对此,旅行社方面直接的回应是,购物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关注,并非一个旅行社能解决。
11月8日,记者带着这一问题咨询了市旅游局行业管理处,管姓负责人作了解答:购买旅游产品不方便,是旅行社未能充分理解新《旅游法》精神,在所谓的风口浪尖之际,简单地对购物环节“一刀切”;而后者,则是相关旅行社准备工作不尽充分,像省里的某大旅行社由于已经与航空公司签订了包机协议,面对游客大幅下降后,旅行社为了减少损失不得不将费用大幅度下调,“我们也注意到,这已经不是为了赢利,而是为了减损的无奈之举。受省级大社的影响,我市赴韩国、泰国等地旅行团,在短期内也同样出现了这样的事。”
类似“不满意”,显然并非我市旅行社之独有。黄山市一家旅行社汪姓负责人,此前介绍的事更让业内人士郁闷:一位重病手术后的游客加入黄山游旅行团,“导游劝阻不了,不得不把电话打到我这里,这样的事,我可不敢马虎,赶到现场,和该游客主治医生取得了联系,得到肯定不行的回答后,才劝住了该游客。而对方还搬出新《旅游法》抱怨我们。”
春江水暖否?导游最有感受。“我听到有的同行说她们的老总有的准备和别人合作,如果合作不成就可能考虑退出了。”供职位于市区一家旅行社的导游周女士相告。
我市旅行社主要集中在衢州市区,主管部门柯城区旅游局相关人士介绍,新《旅游法》带来的影响,类似“蝴蝶翅膀”的振动,由于实施时间尚短,范围到底有多大,还不是很明朗。目前他们听到较多的、直接波及的问题是,导游收入明显下滑,由此带给旅行社的压力是递增式的,“旅行社负责人感受到的压力明显要比导游大,我们也听说有人在考虑合作,也有人已经流露出退出的意向。”
压力“三重门”
短短一年里,两大政策接踵而至,对衢州业界影响到底有几何?记者选取了两家旅行社请柯城区旅游局统计了今年和去年前三季度的组团、地接情况。
统计表明,两个年度首季度组团人次数、地接人天数,波动情况不大;进入二季度,今年较去年有较大幅度下滑;第三季度中,今年一家中型旅行社组团人次数却上升了近两千,另一家组团人次数基本持平。但是地接人天数,两社均出现大幅度下滑。
“今年三季度组团人次数突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许多市民赶在新《旅游法》实施之前出行;地接人天数持续下行,主要是自驾游等方式不断升温。因此,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市特别是市区旅行社的压力已经开始加大。”市旅游局行业管理处负责人认为,具体来说,我市旅行社至少面临三重压力,对市区旅行社来说,压力更为明显。
品质提升上,虽然我市加大了新《旅游法》宣传,但是从一个月来的运作情况来看,旅行社离新要求仍有距离、总体准备不足。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市特别是市区旅行社自身小而散,实力有限,制约了品质提升;原有经营制度跟不上新《旅游法》中关于品质的要求。特别是对导游的要求、对行前说明会的落实等方面,让游客不尽满意。
旅行社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由于全市近七成左右旅行社集中在市区,造成了同业之间竞争加剧,“白热化的竞争之下,我市虽然也有2个旅游联盟,但总体呈现‘缺乏紧密型合作’,‘行业组织力量弱’等业态特征。”
品质提升和竞争加剧,造成我市旅行社的发展面临第三重压力——市场开拓压力增大。直接反映在旅游目的地的打造、旅游线路的融合,落后于兄弟地市。
负荷着三重压力的衢字号旅行社,受到政策因素的两度催化,面临的,已不仅仅是“成长的烦恼”,业内人士认为—— “大浪淘沙”已然逼近
衢州旅行社快速发展是不争的事实。
我市第一家旅游服务企业诞生于1993年,即衢州市恒通旅游公司。1997年市旅游局成立之际,全市旅游服务企业仅3家,包括“恒通”、“中旅”等,“当时这两家生意都不错。”市旅游局人士介绍,总体来说,我市旅游业起步晚,直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仍处于起步阶段,旅游设施不完备,旅游服务水平较低。
1999年,全市旅行社家数告别“个位数”的历史,超过了10家。
进入新世纪以来,衢州旅行社等旅游服务企业发展加快。2002年,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吸引各方投资主体参与,最传统的就是个人创办旅行社。
2007年底,衢州拥有旅行社57家,2009年底旅行社家数突破60家,达到65家。到目前,全市旅行社已达到85家,仅柯城区就拥有了大小旅行社55家(含6家分社)。
与数量快速增长不相适应的是,我市缺乏大社、强社、国际社。至今,我市不仅还没有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旅行社”,就是“全省百强旅行社”,也是空白。
“上海世博会让我市旅行社赚得盆满钵满,给了市场一个错误的信号,不少旅行社就是这个节点前后跟进的。而且一直延续到了今年新《旅游法》实施之前。”市旅游局行业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虽然劝退了2家,今年上半年,市区仍然新开张了3家旅行社,总体规模还是都不大。
“旅行社准入门槛低,旅游市场发育不够充分、开发程度低是造成旅行社‘挤’在市区的一大原因。”持这一观点的既有旅游局工作人员,也有旅行社的老总。目前,市区旅行社的万人覆盖率达到1.2家,在全省是最低的,像一些大社、强社往往要覆盖到3万至5万人!
旅行社准入门槛低,开办一家普通的国内旅行社,只需30万元的注册资金和20万元的质量保证金。大部分旅行社还是“夫妻店”,存在人员偏少、经验不足、开拓意识不强等情况。
“试想,衢州市区有多少机关部门、事业单位?还有福利待遇较好的企业——一家旅行社真的不用多的,每年只要拉到一两个新单位,稳定巩固一两个老单位,一年就撑下来了,少说还能赚口饭吃。”业内人士坦陈,这也是旅行社向市区集聚的一大重要原因,同时,衍生了各自为政,自我感觉颇好等“基因”。
由于距离近等因素,2010年上海世博会带给我市旅行社红火生意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人投身其中。“其实‘世博会’千载难逢,有人只看到表面的成本与风险,很少考虑到潜在的风险与成本。”
旅行社多了,方便了市民的出游,但是同城竞争加之同质化,又使得旅行社之间既打起了“价格战”,甚至以牺牲品质为代价。
“接下来的二三年里将是‘大浪淘沙’。”对此,旅游部门和清醒的旅行社负责人已经看到这一点,有人甚至用了“必定”二字。
借力走出“成长烦恼”
出路何在?对此,市旅游局行业管理处负责人的观点是借力——包括强强联手、植入“航母级”管理基因、积极推进产业整合,以及主动参与挖掘乡村休闲游新产品等途径。
我市正在着力建设国家首个休闲区,但是旅行社与这个市场配套的产品却少之又少。“这不无遗憾,同时也值得期待。”业内人士坦言,外地如安吉等地的乡村游,已经在上海、杭州打开了巨大的市场,而我市正在推进“共建生态家园”和创建首个国家休闲区,我市乡村旅游中“乡村休闲游片区”创建工作也在积极筹备中,或将给衢州旅行社带来新的机遇。
如果说配套乡村休闲游是今后的出路所在,那么,摆在旅行社面前的是重要现实课题,是“强强联手”。
飞扬旅行社总经理黄美媛介绍,同学在金华从事这一行,2010年营业收入就达到5000来万元,但在“全省百强旅行社”排名中仅排到了90来名。“除去衢州,全省10个地级市的省百强社都在10个左右,有的地方甚至一个县里就占了两三席!”
“经过20年特别是最近十年来的发展,目前不同规模的旅行社面临着不同的考题,既需要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引导,更需要企业主自身把握机遇。”市旅游局行业管理处负责人说,即一类做大规模,重点是走强强联手之路;另一类,关注特色化与专业化,走差异化竞争之路,比如考虑如何接轨乡村休闲游或专线产品。
“除了市民的消费水平,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业内人士认为,像新兴旅游业态我市还相对较少,为此,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意见》时就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旅游、水上旅游、湿地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红色旅游,积极推动会展旅游、商贸旅游、工业旅游、影视旅游、体育旅游、探险旅游、高尔夫旅游、寻根探源旅游、自驾车旅游等新业态。
值得关注的是产业融合动向,从“全国百强旅行社”成功发展经验来看,没有一家是单一做旅行社的。业内人士相告,他们往往是旅行社、酒店、景区、车队等业态的大融合。“举例来说,旅行社有的时间节点,宁可在景区上小额亏损,但考虑到整体效益,会在酒店、车队等方面实现赢利,这对大旅行社的品质提升都是大有好处的。”而旅行社业内人士认为,这需要管理,也需要扶持。“像江西上饶,就通过政府的呵护形成了宾馆车队等产业与旅行社的融合。”
跨过二十的“门槛”,衢州旅行社能否壮身健体,获得新一轮更好的发展,值得期待。
立足衢州优势,一些旅行社纷纷推出乡村特色游。这是今年8月份一批外地客人在柯城区七里乡体验乡村游。
11月20日,飞扬旅行社工作人员正在为顾客提供旅游冬季服务。为了应对旅行社目前的严峻形势,飞扬旅行社目前采取了强强联手的办法,与其他6家旅行社抱团开发旅游线路,大大提高了成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