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深圳29岁房地产策划师猝死的新闻,引发了网友对“苦逼的地产人”的深切同情。也因为这则新闻,房地产行业成为继互联网行业、通讯行业和投行等之后,又一个被套上“猝死魔咒”的行业。实际上,房地产行业的高强度加班早已不是新闻。笔者从身边接触的从业人员得知,“夜总会”(意为晚上总是安排会议)、碰上销售节点通宵赶策划和赶搭样板房等,都成为了这个行业的常事。个别行业、人员的事例或许不值得过度紧张,但因工猝死案例在近三五年几乎每年都上几次报纸头条,就值得每一个人深思,为何同类事件一再曝光,仍止不住企业制度不规范、个人不注重健康的行为?笔者认为,除了企业和个人因素外,这背后有着重要社会成因,奉献精神、敬业精神被异化扭曲,仿佛置家人、自身于不顾,忠于岗位才是唯一正道。
在此并非想推翻传统的价值观念,只是希望人们为年轻生命逝去默哀的同时,谨记事业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受到“敬业精神”的激励,盲目投入、“慷慨”赴险,极端者甚至“哪里危险往哪里冲”,仅仅是因为急于证明自身。更要命的是,一些被推销得泛滥的成功学观念,如“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不要忘记别人还在奔跑”等,被许多职场新人视为座右铭,将工作当成了生活的全部来付出时间和精力。因此,对于这些生命的过早凋零,走偏的职场价值观需负上一定责任。
其次,在近年的因工猝死案例中,不少当事人均供职于知名企业,或从事高端热门职业。与过去人们认知中的黑心老板、黑工厂、非法用工等原因导致的因公伤亡大相径庭。那么,企业方面原因出在哪?笔者认为,根本原因是过度强调野心、竞争意识的激进企业文化。有调查报道指出,民企、外企加班最多,尤其在很多外企,自愿加班是一种文化。由于是团队协作,大伙都加班加点干活,自己当然也不甘人后。虽然近年来不少外企都在改变这种风气,鼓励员工提高8小时绩效,但不少外企员工表示,由于任务重压力大,仍免不了加班。即使不加班,也会将业余时间尽量投入到与工作相关的培训学习或人脉积累中,避免被行业淘汰。
此外,个人对健康的漠视,也是造成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规律的作息、不讲究饮食营养、严重缺乏运动,导致年轻人群的亚健康现象严重,重大疾病年轻化趋势一发不可收拾。报道显示,中国每年都有逾50万青壮年猝死,但无论数字多么触目惊心,只被年轻一辈当成“狼来了”的谣言。在近两年的猝死案例中,尽管死因不尽相同,但均是由于不良工作习惯导致各种小病,其后恶化致命,可见职场人从细处着手改善健康状况尤其重要。笔者的一位朋友在一家全球顶尖的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常年出差,每晚加班到22时以后,几乎没有周末,但她仍坚持每晚到健身房做一小时运动,哪怕累得动不了。如今她工作6年了,在同龄同事都以营养品作为救命食粮时,她的健康状况依然良好。
相对很多在永动的工作轴上停不下来的成功人士而言,马云是聪明的。他说,以前我的工作是我的生活,以后我的生活是我的工作。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从一个个猝死悲剧中醒觉,从明天起,更重视健康,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