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里,学生正在听老师讲话
过道上,学校装了一个篮球架
位于贵阳市仙人洞路的育华学校,是一家民办学校,有1500多名学生。学校有两个“操场”,一个是用三间教室打通“凑”出来的,一个是教学楼的楼顶。课间操,以年级为单位轮流做;上体育课的班级,一次不能超过两个……
记者走访发现,在贵阳民办学校中,学生多操场小、体育配套设施滞后的情况,并不鲜见。
育华学校的“操场”,是用教学楼一楼的三间教室打通的,前方三米处,有一个仅能站得下三个人的主席台。除了教室凑出的“操场”,该校还有“第二操场”,是教学楼的楼顶。
每个星期一的早上8点整,1500多名学生都会分成两组,一组走向一楼的“操场”,另一组爬楼梯到楼顶进行升旗仪式。
上午10时,广播体操音乐声响起,小学一二年级的三百多名学生挤在一起做课间操。当做到踢腿和跳跃运动时,每个列队最后几个同学因站得太紧密,四肢时不时相互“打架”。与此同时,教室门口、楼道里还站满了其他年纪的学生。
“我们没偷懒,今天轮不到我们做操。”一位学生说。据了解,因“操场”容量有限,各年级的学生每周只能按“排操表”轮流做操。
该校教务处的王春燕老师说,每学期排课是她最头疼的事情,通常要忙上一两周,“体育课要安排在下午,同一时间上体育课的班级不能超过两个。”
育华学校校长罗天鸿说,楼顶虽然修建了安全栅栏,但始终存在安全隐患,除了升旗仪式外,平时都禁止学生进入。记者在顶楼看到,两面墙上挂着显眼的红布标语,上面写着“严禁在楼顶开展‘蹦’、‘跳’、‘跑’等强震活动”的字样。
“我喜欢跳绳,中考也要考,平时就想趁课间练习,但操场人多太挤了,也没法跳。”上初一的小冯说。
“因为平时没有什么场地运动,一到了体育课学生都特别高兴积极。”王春燕说,学校的“操场”根本不能满足学生正常运动需求。跑步、踢球几乎不可能进行,有时候学生在一楼做操、跳绳的声响大一些,楼上的班级还会“投诉”。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育华学校除了没有正规的操场外,连教学楼的楼道也异常狭窄。楼道最窄的地方,一个成人站在其中仅能张开半条手臂,而最宽的地方也不过两米,三个学生并排通行都显得拥挤。
“楼道转角处、楼梯口,都必须有老师守着。如果学生在这么窄的地方打闹的话,很容易出事故。”罗天鸿校长说,现在的教室是用民房改造的,每间教室大小都不一样,旁边又完全没有空间可以扩建。把一楼三间教室打通弄成操场,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每年租用这排民房就要用掉学校绝大部分的资金,哪里还有余力做其他的事情。”
记者走访发现,贵阳市很多民办学校都存在校舍条件滞后的情况。与育华学校临近的扶风小学,拥挤的教学楼边,一个小坡就是“操场”,与平整、宽阔完全沾不上边。
按照《贵阳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设置暂行标准》,民办小学应该有不少于5亩的独立校园,生均占地面积达到5平方米以上;有足够的学生活动场地,应设60米至100米的直跑道,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有200米的环形跑道以及田径运动场。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民办学校的配套设施很难达到这一标准。
一位民办学校负责人透露,资金短缺是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