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中午1点,一辆来自杭州的大巴停在了柯城时鲜园家庭农场门口,28名来自中国计量学院的教师组团“点菜”到地,并签下为期3年的“农校对接”战略合作协议书。
“原来我们平时吃的菜,就种在这里啊!”年轻女教师赵玲一进恒温大棚,就拿个照相机拍个不停:白菜只施有机肥,地里撒白石灰去蜗牛;柑橘树不洒农药,树上挂满了黄色“粘贴牌”,上面粘满小虫子,这些都成了她相机中的风景。
去年开始,中国计量学院为了给校园提供绿色安全的农产品,与衢州市新联建农产品有限公司进行“农校对接”,2000名教职员工直接“点菜”到村。柯城区七里乡的少伸村、治岭村、少林坞村等7个村庄的3000亩地,都成为学校农产品定点供应基地。
为了保证蔬菜的安全性,新联建公司老总王建明专门请来了浙江理工大学信息学院的“智能识别”教授李文书,为每棵蔬菜打上二维码,只要用手机刷一刷,就能随时追溯蔬菜的产区以及种植流程。
如今,除了中国计量学院之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杭城另外7所高校也与新联建公司签订了“农校对接”战略合作协议书。柯城区七里乡、石梁、沟溪、九华等地陆续成为学校无公害蔬菜配送保障基地,共计4000亩。
“今年种长杆白菜,明年种青皮冬瓜,一线城市的‘餐桌’、‘饭盒’里需要什么,我们就种植什么。”王建明说,欠发达地区的农产品要借助良好的生态,走出一条面向市场的转型路子。“就拿七里乡来说,乡里每天都有15万斤优质高山蔬菜走农贸城,没有品牌,更没有体现品质的价格。”
“柯城区每年有1万亩耕地不是荒芜,就是种低产柑橘。”柯城区蔬菜办主任何润云说,“如果这些低效的耕地都能通过这种‘点菜到地’的方式,直接将田头和餐桌对接起来,就能实现与市场的‘无缝连接’。”
到年底,新联建公司还将与其他10所高校再合作,预计省城高校将有4万名师生吃上衢州的无公害农产品。
不仅在高校布点,王建明还在杭州下沙的16个社区内为居民配送衢州新鲜蔬菜,让杭州市民也能即时尝到衢州的生态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