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晓亮 |
|
|
在《谢瑶环》中扮演武宏 |
石晓亮诠释丑角的别样之美
容貌俊朗的石晓亮,唱红了京剧丑角,成为武丑行当第一位梅花奖得主。被观众誉为当今最全面最优秀的武丑演员。
自京剧产生以来,尽管大多数戏中都少不了丑角插科打诨、增加情趣,但真正能够挑大梁、享誉菊坛的丑角演员却不多。这一是行当所限,二是排在生旦净末丑最后的这一行,实际上内容非常丰富,对演员的要求很高,因此,这行出一个好的人才实在是太难了。
石晓亮就曾感叹,京剧有近200年的历史,武丑行中,真正够得上钢锋,挑得起班,立得住的大师级人物,就两位:一位是我的师爷叶盛章,另一位就是我的师父张春华。而像其他行当,比如旦行,出的大腕儿都差不多有200位。
而石晓亮正是在这样一个很不容易出彩的行当中出了彩。见到石晓亮的时候,他略显疲惫,但还是十分热情地把我领进办公室,一边叮嘱我喝茶,一边拿出脸盆,不好意思地解释道:“这不是刚从河南赶回来嘛,我马上去洗把脸,麻烦你稍等片刻了。”我知道忙碌和疲惫是石晓亮的常态,而从他那满足的笑容中,我又分明可以看出他并不以此为苦。
而后,我们的交谈便从他11岁进入天津戏曲学校开始。
与“丑”结缘
石晓亮出生于1964年。读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天津戏曲学校招生,石晓亮以《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一段“穿林海,跨雪原”从12.8万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又经过随后的6场角逐最终被天津戏曲学校录取。
拿石晓亮自己的话说,“当时我可不知道什么是京剧”,可京剧独特的韵律和表演功夫却让天生对音乐和体育有着浓厚兴趣的石晓亮非常喜欢,一个“玩”字概括了当时石晓亮的心境,而这无形中让他对京剧的喜爱之情越发强烈。
石晓亮进入戏校的时候,是以文武老生为学习方向的。进戏校后学的第一出戏就是跟文武老生周啸天老师学唱《红灯记》,一年后,他又跟随姚尚英老师学唱《智取威虎山》。在现代戏的学习过程中,周啸天、程正泰、姚尚英、张志俊4位老师都给予了石晓亮殷切的关怀和悉心的指导,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忆起年少岁月,石晓亮最难忘的是苦练基本功的日子。由于当时要求在基本功训练中要体现出“舞、体、戏”三结合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把舞蹈的优美形态和体操的动作结合在一起,并把这些融入到戏曲的表演当中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校的老师特意请了舞蹈老师和体操老师为这些学生做专业的训练。
一般来说,在孩子五六岁的时候进行体操式的基本功训练是最合适的,因为那时孩子的骨骼还很软。可当时石晓亮已经11岁了,再进行这样的专业训练难度非常大。训练中的压腿、“撕”腿让石晓亮备受折磨。“撕”腿时,一条腿放在平地上,另一条腿由老师举起,要举到差不多到头顶的地方。11岁的男孩子,骨骼已经偏硬,每次“撕”腿时,石晓亮都会感到钻心的疼痛,出一身冷汗,拿他自己的话说“每次都像是上刑”。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这超乎常人的艰苦训练着实让这个小小男子汉招架不住了,开始的那些日子他每天都要哭上好几场。但是,石晓亮天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擦干泪水,咬紧牙关硬是坚持下来了。每次练习“撕”腿的时候,他都忍着疼痛告诉老师,再抬高一些,再抬高一些……
功夫不负有心人,粉碎“四人帮”后,戏校恢复了传统戏的学习,排了一出《三岔口》,由于基本功练得相当扎实,石晓亮得以在《三岔口》中饰演武丑刘利华。这出戏演了一年,演出中,总是最后的大轴,石晓亮大放异彩。演完之后,有老师说,“台上那个灵气、那个幽默感,归丑吧?”这么着,石晓亮就归丑行了。
但这可让石妈妈不愿意了,她觉得自己的孩子长得这么俊俏,为什么要演丑角呢?后来,老师们都积极地给她做工作,说:“晓亮这孩子演丑角肯定能有发展,而且丑角的演员在表演上难度大,可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呀。”石妈妈考虑再三,这才答应了下来。至此,石晓亮便真正地与“丑”结缘了。
石晓亮进入丑行后,张士年、徐鸣远、刘少泉、何昆琳四位老师对他们这一届的学生进行了严格的教导。那时,《张三借靴》、《小放牛》、《小上坟》、《时迁偷鸡》、《双下山》、《法门寺》等几出戏正是石晓亮他们学唱的剧目。其中,跟张士年老师学唱的《小上坟》着实让当年的石晓亮火了一把。
石晓亮凭借其过硬的功力、出色的表现力把《小上坟》这出戏演红了。石晓亮当时与董圆圆合作,在沈阳演出《小上坟》的时候正值刚刚恢复传统戏,东北人民更是第一次见识这种表演繁重的花旦、丑的对儿戏,热烈的掌声响彻全场,当时谢幕竟多达7次,随即这出戏便红遍了东北。在这之后,当地的演员们也都热情高涨地学起了《小上坟》,还有很多戏校的老师也向石晓亮学唱,而他也像个小大人似的耐心地给他们教戏。
年仅十五六岁的石晓亮在入行“丑角”后,迎来了自己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高峰。
小人物大舞台
虽然石晓亮在舞台上饰演的都是一些小人物,但在他的努力拼搏下,那些小人物却拥有着大大的舞台。
如果说,当时进入丑角行当,是出于好奇,但经过了数十年的打拼,石晓亮在艺术上已然是站在了一个高峰上,对于饰演丑角他有着很深的体会和发自内心的喜爱。石晓亮绘声绘色地告诉我们,丑角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人千面”,塑造的人物形象极其丰富又各具特色。比如说一个丑角,演员可以从10来岁的娃娃演到80多岁的老头儿。从形象塑造上来说,丑角是一个角色一张脸谱,形象多变且鲜明,又不拘泥于一格,能为整出戏增添光彩和情趣。
甚至丑角饰演的同一角色在不同戏中有时在唱念、扮相上也会迥然不同。例如同样一个时迁,在《时迁偷鸡》中,时迁的脸谱眼睛、眉毛部分画得下拉,念白是京白,扮相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无赖样子,此时的时迁就是一个身怀绝技的小混混,整日无所事事,胸无大志。而在《时迁盗甲》一戏中,同样是时迁,可扮相却给人精干的感觉,眼角上扬,神采奕奕,念白是韵白,这时的时迁已经上了梁山,是一个身负重任的侠客,虽然是个丑角,但在举手投足之间有了一种侠气。
石晓亮特别强调,好的文武丑特别要有嗓子,在嗓音上要高、中、低、亮、脆、甜各音俱全。他说这么多年一直有个误区,武丑就是能翻跟头,其实大错特错了。武丑最难的就是念。武丑中有一类叫“开口跳”,人物扮相戴着“反八字”的髯口,以演绿林中的英雄人物为主,对人物念白的要求很高,语速流利,节奏鲜明,如珠走玉盘,字字千钧。和一般武丑以形象、造型取胜不同,开口跳是完全演人物,里面的念白,一出来就得比其他行当高八度。即使是在开口跳这同一类型人物中,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九龙杯》中的杨香武和《连环套》中的朱光祖,两个角色的扮相一样,但是,念白的节奏却大不相同。杨香武是江湖绿林中的大腕,赫赫有名的“杨五爷”,谁也管不了他,一出来,看见一堂人,就说,“三哥,众家英雄俱已早到,恕我香武一步来迟,这么办,先罚我三杯,怎么样……”他这个念白,炸音、钢音、立音都得有。再说朱光祖,朱光祖也是绿林中的好汉,也是好打抱不平,非常侠义,但是,他跟着黄天霸归了朝廷。归了朝廷之后,有人管了,穿了官衣了,他的行动、坐卧,包括念白,就得受拘束,比如这段念白,就有些拿腔拿调的,“我说,这个众位英雄,想我等,都是绿林出身,行侠仗义不过是打富济贫……”端着呢。
而如何成就一个好的文武丑演员,石晓亮自有一番见解,他认为:在跟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像描红一样,唱腔、眼神、动作都要不走样地学,等描红描得差不多了再自己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从人物出发,表演技巧为人物服务,才能做到“一人千面”。
为了达到“一人千面”的艺术高度,石晓亮在刻画每个人物之前都要仔细揣摩,在心里为这个人物作画,一个细小的动作、眼神,石晓亮都不马虎,绝不一带而过。在《望江亭》一剧中石晓亮饰演的杨衙内,骄横跋扈,仗势欺人又色胆包天,虽然是一个小人物,但与全剧剧情发展、人物命运息息相关,可谓是一个戏份儿较重的“丑”。石晓亮在剧中为生动地表现杨衙内的特点,在念白上准确把握音色,高低音相结合,一张嘴就给人一种不可一世的恶霸感觉,并特意在走路姿势上,设计出端着肩、高抬脚、走路一摇一摆的出场。通过石晓亮对杨衙内这一人物“立体”的呈现,让观众看了既忍俊不禁又深恶痛绝。而在《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一剧中,石晓亮饰演的蒋干可是个在全剧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没有曹操谋士蒋干的中计盗书,就不会有后面的曹操错斩蔡瑁、张允。石晓亮在饰演这一人物时,突出表现蒋干虽忠厚但迟钝,自尊心又非常强的性格特点,为此,石晓亮在表演时特意半躬着身子,低着头,耷拉着肩膀,走路步幅较小,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但眼神表现较为灵活,常侧目偷看。在《谢瑶环》中,石晓亮饰演的武三思之子武宏是个仰仗父势强抢民女、霸占田地的恶少,只见他一出场就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身穿一件明黄色外氅,裂着怀,走路摇摇摆摆,他时而手摇折扇、时而轻舞马鞭,运用圆场、翻身、亮相等技巧,将一个自以为风度翩翩实际丑态百出的恶少刻画得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