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爆发式购物并不会很大程度刺激购物
从双11购物狂欢节拉开帷幕到真正画上句点,阿里巴巴[微博]旗下的C2C交易平台淘宝网和B2C交易平台天猫交易额已突破350亿。此次的购物狂欢节仅用半天时间就超过了去年双11淘宝和天猫一整天的交易总额。而350亿的成交额早已成为美国一年当中最火爆的购物日---“网络星期一”成交额的3倍。
对于如此庞大的成交额是否真的会刺激消费,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推广营销中心的主任单仁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在今年618电商大战时做过统计, 5天之内消费者人数急剧增加,成交量也节节攀升,取得了良好的战果。但是在后来7、8两个月内,消费人数连续下降了30%,成交量也明显下降。这种现象说明消费者的需求相对稳定,加上越来越强的合理消费的观念,消费者不会再像以往那么疯狂,因此爆发式的购物并不会大幅度增加消费量。”
中秋国庆节日扎堆透支消费热情未来热度将减退
昨天凌晨,持续的24小时狂欢购物节落下帷幕,全天交易额最终定格于350.19亿元,这相当于9月份中国社会日均零售总额的一半。其中,手机淘宝整体支付宝[微博]成交额53.5亿,是去年的5.6倍。
近两年来,由阿里巴巴创造的购物狂欢节连续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马云[微博]也努力想把双11打造成“中国消费节”。如此看来,一年一度的“中国消费节”真的每年能屡试不爽的点燃国人的抢购热情,掀起消费狂潮吗?
对此,单仁表示:“购物狂欢节是由阿里巴巴集团人为创造的,虽然前两年国人很狂热,但是由于中秋国庆各大零售商都纷纷促销,加上消费者需求稳定,理性消费的观念加强,如果每年都办一次,那么往后的效果并不会很好,消费者的购买力度会逐渐降低的。”
专家:将购物节放在上半年更有助于打造中国消费节
扎堆的打折促销节点似乎在透支着消费者的消费热情,线上线下的争夺也让消费者疲惫不堪。
有媒体报道称,将购物狂欢节放在上半年,能够将消费者的需求全年分散,会收到更高的稳定的收益与效果。
对此单仁表示:“此次的购物狂欢节区别于往年,其最大的特点是,这并不只是属于电商的狂欢节,而是所有零售商的打折促销日,线上线下齐打折,已经成为争夺顾客的混战,而频繁的促销正在透支消费者的热情。如果能将购物狂欢节放在节日较少的上半年,那么消费者无论是从购买力还是自身需求上都会相对稳定,更有助于将其打造成中国一年一度的消费日。”
今年的购物狂欢节总成交笔数1.71亿,累计产生物流包裹数1.67亿个。一天之内产生如此多的包裹实属对物流的巨大考验。单仁告诉记者:“一天之内产生如此多的包裹对物流的基础设施与运营能力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与考验,因此将购物节放到上半年更为合理,不仅缓解了物流压力,而且能更好的保证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