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不能与儿子独处 80后父亲告前妻:探望儿子如探监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11-13 09:20:15

  都说夫妻离婚,受伤害最大的是孩子。

  昨天下午,杭州上城区法院审理了一起探望权纠纷官司,曾经是夫妻的王先生和孙女士都称自己很爱儿子。但王先生说,每次探望儿子就如同探监;孙女士则表示,两周岁的儿子抵抗力差,王先生的做法对儿子成长不利。

  审理此案的法官也是位准妈妈,本来想用母爱来打动原、被告席上的王先生和孙女士,但两人之间分歧太大,一时无法达成调解。

  男方

  1个月里可以两次看望儿子

  离婚协议里的约定现实中执行起来却太难

  王先生和孙女士都是“80后”独生子女,一个是有研究生学历的银行职员,一个是医生。

  在外人看来很般配的两人,现实婚姻中却并不幸福。他们2010年结婚,2011年11月儿子呱呱坠地,可孙女士说,还在怀孕时她就打定主意要离婚。

  为什么离,双方各有说法。孙女士称,怀孕期间无法忍受王先生的种种行为,王先生则说,离婚判决书里写得很清楚,离婚是因为儿子的“姓氏”问题引起的。

  离婚时,双方在协议里约定,儿子小宝的抚养权归孙女士,他每月支付1500元抚养费,但孙女士必须保证他一月两次探望儿子。

  “当初没有明确约定探望时间和探望方式是错误的。”王先生说,一开始,孙女士还能勉强允许他一个月两次探望儿子,但每次和儿子呆一起的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且不能脱离孙女士和孙家人的视线,探望地点也由孙女士指定。

  根据王先生的说法,到后来,只要探视稍有不满足孙女士的要求,他就没法看到儿子。自今年6月起,他与孙女士协商13次,仅4次达成协议,才允许他跟儿子见面,过程跟探监差不多。

  “我的要求并不过分。”王先生说,他只想和儿子吃个饭或一起逛动物园,一个月能有两次与儿子单独相处的时间。

  女方

  已尽量在配合男方

  看儿子可以,但不能“逗留式”探望

  在起诉状里,王先生要求探望时与儿子单独相处,并明确具体的探望时间和方式。具体要求包括:

  三周岁前,每月第一周和第三周的周六,由原告独自带儿子外出,时间为上午9点至晚上9点;三周岁后,在每月的第一周和第三周的周五,去学校接儿子放学,周日晚上8点前送回被告处;如遇国家法定假日调整,根据调整顺延或提前;

  特殊节假日,原告每两年与儿子过一次生日(生日当天)、中秋(农历八月十五)及春节(农历年三十),即以两年为一周期,周期内三个节日各须安排一天探望……

  入幼儿园后,原告在每年暑假与儿子连续共同生活20天,每年寒假与儿子连续共同生活10天,原告负责儿子在此期间的学习辅导和户外游玩等等。

  “原告的要求完全超出了当初离婚协议中有关探望的约定。”对于前夫的起诉要求,孙女士拒绝接受,并表示自己一直在配合王先生探望儿子,但他只顾满足自己的要求,不考虑是否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孙女士说,孩子还小,对母亲有依赖性,加上儿子有先天性湿疹,面临手术,抱出去容易造成感染。考虑到儿子目前的病情,王先生带走儿子独处的逗留式探望不行。

  孙女士还提到,王先生从今年6月份起拖欠儿子抚养费,使得儿子的外公外婆也有意见,这也是她上班时,王先生无法探望儿子的原因。

  法官也是位准妈妈

  审理这样的案子让她很纠结

  昨天下午,王先生和孙女士都亲自到庭,女法官想尽力促成双方调解。法官说,自己也有身孕,审理这样的案子对她来说很纠结。

  让法官感到欣慰的是,王先生和孙女士都很爱孩子。法官提到,她曾经在实习时,碰到一个离婚案,孩子才出生3个月,男方和女方都不想要。

  法官对王先生和孙女士说,像他们这样离婚后,对孩子探望权起争执的纠纷不少,法院下个判决很容易,但一纸判决书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判决的执行还是需要孩子父母好好协商。

  虽然法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调解,王先生和孙女士之间的分歧依旧很大,法官决定还是按庭审程序继续进行。

  经过举证、质证和法庭辩论,庭审在傍晚5时左右结束。法官表示,双方在庭下可以继续自行协商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将择日作出一审判决。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