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交流讨论
语文不会因选修而“身价大跌”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11-08 10:34:37

  据报道,中国人民大学近日决定将通识教育课程《大学汉语》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对此,赞成者、反对者各执一词。反对者认为,《大学汉语》代表的是一种人文关怀,是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取消了不合适。而且,“现在英语大行其道,母语反而被放在一边,实在是可惜!”赞成者则认为,《大学汉语》授课的上座率不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上这门课实属浪费时间。似乎两方的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且均有客观事实作为依据。

  如果跳出《大学汉语》课程设置的是是非非,单从大学教育理念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也许事情的原委曲直会更加清晰。《大学汉语》或曰《大学语文》遭遇如此尴尬命运,在高等教育领域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决非人大一家所独有。有调查结果显示,在抽样的91所高校中,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的不到40%,课时也在逐渐减少。而且,像人大那样,授课上座率能达到七成亦属罕见,如果没有学业考试或者课堂点名等强制手段,学生基本上是会翘课的。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可以“增强学生人文修养”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怎么会落魄到这样的境地?

  学生对《大学汉语》课没有兴趣,是否真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是大学生们对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缺乏认同感?恐怕还不能下这样的结论。人大的同学已经表示,像《周易》、《红楼梦研读》这样的课程,其实大家都欢迎。红学大家冯其庸先生的《红楼梦研读》课,堂堂爆满。这说明问题还是存在于《大学汉语》课程本身。曾经有人将《大学语文》调侃为“高四《语文》”,就是批评大学的语文教育延续的仍然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老套,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并没有考虑到非中文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一些语文授课教师看来,属于基础知识的“平平仄仄”,却让不少学生挠头。而近乎繁琐的汉语语法、句法分析,也确实对理工科学生没有多少实际用途。这种过于注重汉语知识传授的课程理念,遭遇其他专业学生的抵制和排斥,一点也不奇怪。

  不要以为向学生讲授汉语,就能够“提高汉语表达能力”,甚或能够“提高人文修养”,这里面还有“术”和“道”的深层辩证关系。就拿当下的热门话题“英语教学”来说,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学生本人,无论是国家还是民间,在英语学习方面大家花费的精力不可谓不大,投入的财力人力不可谓不多,应该说是足够重视了吧?但我们似乎并没有收到“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的效果,遑论借此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用力用心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自然会有南辕北辙的结果。而且进一步说,像《周易》、《红楼梦》那样的课程,难道不是“提高人文修养”的教育?道无所不在,关键在求道者的修为和态度,既然学生无法接受《大学汉语》这样的课程模式,我们尽可找到另外的途径。

  必修、选修,说到底只是个形式。必修之所以比选修显得更重要些,除了专业设置的需要外,是否多少还有些“行政干预”的成分?英语教育之所以畸形发展,最大的因素就是体制使然。行政导向可以扭转一时风气,但无法根本解决实质性问题。许多人异口同声声讨英语教育的弊端,其实真正反对的,是它的劳而无功和劳民伤财,谁又能质疑一个人的外语能力在其人生发展中的意义呢?同样,《大学汉语》课程也没有必要非得借助“行政”的力量,来赢得自己的地位和尊严,“越女妆罢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我们决不相信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瑰宝——汉字和汉语,会因为必修、选修的差异而身价大跌,它骄人的文化魅力无论如何都将持久地大放光芒,历久弥新!

  大学教育理念的深层次创新,才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不二法门。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才能打破各类条条框框。开放大学课堂,引进合理竞争,让钟情于某些课程的学生自由选课,不更能激发大学教育的生机吗?酒香尚且不怕巷子深,华夏民族语言,又岂能因为必修、选修之琐屑而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单承彬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