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消息,认为听写大会总决赛中“鸡枞菌”应为“鸡(土从)菌” ,大会的裁判组存在明显误判,并因此影响到了冠亚军的名次。大会裁判组则认为根据正字和正音工作中“酌古难今”的原则,判选手书写正确是合适的。
央视《汉字听写大会》自开播以来,引起了社会重学汉字的热潮,也引起了“语林啄木鸟”《咬文嚼字》编辑社的关注。昨日,编辑部发布消息,听写大会总决赛存在明显误判,并因此影响到了冠亚军的名次。
《咬文嚼字》:总决赛音错了,字也错了
2013年10月18日,听写大会进行年度总决赛,主考官为央视主播李梓萌。15名选手经过几轮淘汰,最后由两位浙江选手陆佳蕾和于加敏上演冠军争夺战。二人通过五个回合的较量,最终决出了胜负。第一回合两人都过关。第二回合,李梓萌念jīcōngjūn,陆佳蕾写“鸡枞菌”,判过关;于加敏听写“伊犁河”,也过关。第三、第四回合两人也都过关。第五回合,陆佳蕾听写“婉娈”,过关;于加敏听写“佯嗔”,但写成了“佯瞋”,判错。陆佳蕾获得总冠军,于加敏屈居亚军。
《咬文嚼字》编辑部认为,第二回合的裁判有误。首先,荧屏上出现的答案“鸡枞菌”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鸡(土从)菌”,小选手写的“鸡枞菌”应该判错。其次,李梓萌读的也是错的, “(土从)”应读zōng,而不是cōng。《咬文嚼字》编辑部解释说,鸡菌是菌的一种,菌盖圆锥形,中央凸起,老熟时微黄,味道鲜美,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之一。鸡是俗称,古代典籍中一般就写作。这种菌生长在泥土中,所以字从“土”,古时也称“土菌”。《玉篇·土部》:“(土从) ,土菌也。”由于味美如鸡,所以俗称“鸡(土从)”。《本草纲目》 :“谓鸡(土从),皆言其味似之也。”后来为表示植物类别加“菌”写成了“鸡菌”。而“枞”有两个读音。一读“cōng”,木名,即冷杉。二读“zōng”,是地名用字,安徽省有“枞阳县”。都与食用菌无关。
《咬文嚼字》编辑部副主编黄安靖昨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已经把这个差错告知了央视。央视认可了《咬文嚼字》的意见,承认发生了误判。“听写大会”节目组还特意打电话到《咬文嚼字》编辑部解释:“当时节目都是请专家把关的,但题量太大,有5000多道题,还是出了重要差错。目前正在研究具体的解决方法。”
听写大会:裁判组的解释截然相反
昨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时,又得到了新的说法。关正文介绍,节目组接到《咬文嚼字》通知时,确实非常重视并向编辑部电话致谢。“不过,今天(11月7日)问这件事的人很多,我特意咨询了大会的裁判组,他们给出了相反的解释,具体的说法他们将通过邮件发给媒体。”关正文承认,首次做听写大会确实压力巨大,“节目组,只能承担具体的制作工作,学术方面我们没有能力做出判断,需要听裁判组的。《咬文嚼字》和裁判组无论谁对谁错,都提醒我们,汉语文字博大精深,准确把握、运用并非易事。规范汉字书写,我们需要更加慎重、严谨。”随后,记者得到了“听写大会”裁判组对鸡枞菌一词的解释:对鸡枞菌一词,首先应该明确,现场的情况是判“鸡枞菌”的写法正确,而不是判“鸡菌”的写法错误。按照汉字构形的习惯,“木”字也可以重新分析为义符,泛指“植物”或“菌类”,选择“枞”字从字形上看是合适的。“枞”有两读,选择该字来记录,语言上也是合适的,所以民间自然选择使“鸡枞”成为现代通行的写法。根据正字和正音工作中“酌古难今”的原则,判选手书写正确是合适的。
到底是还是枞?2012年6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支持了《咬文嚼字》的说法——“鸡(土从)菌”。但在记者试图通过输入法查询这个词组时,最常用的几大输入法——搜狗拼音、智能abc等输入法字库中都没有这个字。也就是说如果你选用了键盘输入,就等于说自己默认了“鸡枞菌”这个说法。对此,黄安靖也很无奈,“在我们发给媒体的通稿中,字也是通过图片贴到文章中的,这不能不说是汉字在网络时代遭遇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