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健康超越收入,重新回归到“影响国人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排行榜首位;家庭关系首次坐在了“老二”的位置上;收入则“史无前例”地下降到了第三位。但这是国人的“幸福真心话”吗?
在最近的中国之旅中,我应一位中国企业家之邀与其共进午餐,这人才四十出头,已是亿万富翁,企业还在持续成长。
我们通过翻译交谈,这位人人都以为过着幸福美满生活的人,倾身向我用不流利的英文低语:“我不幸福。”他的双眼透着哀伤,仿佛在恳求我帮助他。
在那次旅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人。为什么这么富有的人,以及其他像他一样有诸多幸福理由的人,内心却苦苦挣扎、无法享受他们的人生?
这段文字出自于威尔·鲍温的笔下,这位美国知名作家、心灵导师通过这段文字旨在表达这样一个理念:金钱买不到幸福。
其实早在几年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所做的一项调查就显示:收入超过平均值的人,虽然对生活较为满意,但在很多时候却未必比其他人更幸福。
不过,很多中国人也许并没有很早地意识到这一点。近三年来,每年度的“中国幸福小康指数”都会对影响国人幸福感的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钱的问题”上,中国人还显得有些纠结。
最满意的幸福:身体健康
在影响国人幸福感的诸多因素中,究竟是健康占主导地位,还是收入居首,抑或是家庭关系为主因?对于这个问题,拥有着不同幸福理念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小康》一直密切关注着影响国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在“中国幸福小康指数”的调查中,每一年,健康、家庭关系、婚姻、收入、职业、社交、个人能力、学业学历、家庭背景等十多种因素的排位都会有着或多或少的变化。
2011年,排在首位的是健康,收入居于次位,家庭关系排名第三,位列第四至十位的依次是社会保障、住房、职业、社交、个人能力、环境和婚姻;2012年,收入上升到了首位,健康居于次席,婚姻排名第三,位列第四至十位的依次是家庭关系、住房、社会保障、职业、环境、个人能力和社交。
到了今年,这个排行榜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这几年,越来越流行于发短信和在微信朋友圈里互动的中国人常常喜欢发给亲朋好友这样一句话,“聪明人投资健康,明白人储蓄健康,普通人忽视健康,糊涂人透支健康”,看来以后还需要在这段话的最后加上一句——“幸福人拥有健康”。2013年,健康超越收入,重新回归到“影响国人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排行榜首位;值得关注的是,家庭关系首次坐在了“老二”的位置上;收入则“史无前例”地下降到了第三的位置上;位列第四至十位的依次是婚姻、职业、社会保障、社交、个人能力、环境和住房,值得一提的是,前两年都稳坐第五把交椅的住房,今年则险些被挤出了前十名之外。
去年,《小康》杂志通过调查总结了“新时期国人十大幸福标准”(详见2012年11月1日刊),其中包含了身体健康、收入满意、和家人在一起、得到爱、拥有个人住房、自我价值实现、吃到安全食品、人居环境优良、社会安全、有可信赖的朋友这十大标准,那么,本年度,在这“十大幸福标准”中,国人对哪些感觉满意,又对哪些不太满意呢?
《小康》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2013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国人对身体健康最为满意,对于和家人在一起的满意度也非常高;对拥有个人住房、得到爱、收入、自我价值实现的满意程度一般;对于有可信赖的朋友、人居环境优良、吃到安全食品、社会安全则感到不太满意。
同时,《小康》还联合触动传媒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大一线城市的38000辆出租车上进行了这道题目的调查,133667人参与并完成了调查,他们当中,同样是对于身体健康满意的人最多;居于第二位的也同样是和家人在一起;排在第三位的则和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有所不同,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对于收入的满意度也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
资深心理咨询师、培训师甘劼认为,公众对于这道题的答案选择,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身体健康关系到生存,属于生理需要,作为基础,这是不会动摇的,而当身体健康,即生存基础受到威胁时,就很难感受到幸福了,因为要为基本的生存考虑和挣扎。在甘劼看来,公众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不高,实际上并非社会不安全,而恰恰是因为现在正处于社会相对安全的大前提下,公众的安全需要被滞后了,大家不会主动思考社会不安带来的后果。
健康超越收入,是“幸福真心话”吗?
国人真的认为,身体健康对幸福感影响最大,而收入,还没有家庭关系重要吗?
看一看具体哪些事情的出现或发生,会真的让国人不幸福,便能测出国人的“幸福真心话”。
在这个调查环节,《小康》为受访者提供了多达30多种会让人不幸福的具体事件,结果,近六成受访者从众多事项中选出了钱不够花这一项,表示身体不好会让自己不幸福的受访者仅有四成——金钱,在决定人幸福与否的关键时刻,还是反超了身体。此外,婚姻不幸福、工作太累、干不喜欢的工作、住房条件不理想、没有房子住、家庭不和睦、睡眠不好和失业等事件的出现或发生,也会让国人觉得不幸福。
出生于不同年代的人,也都一致认为钱不够花是让人最不幸福的事情,不过从总体来说,他们对于幸福的感受还是有所差异的。
“90后”最无法忍受情感孤独,除了钱不够花和身体不好外,失恋、干不喜欢的工作、知心朋友很少都会让年轻的他们不幸福;“80后”最无法忍受繁忙劳累,除了钱不够花和身体不好之外,他们对于工作太累的不幸福体验最为深刻;“70后”最无法忍受婚姻不幸,在五个不同年龄段的受访群体中,只有“70后”们把婚姻不幸福看做让自己不幸福的第二大事件;“60后”最无法忍受厌倦疲惫,除了钱不够花之外,让他们不幸福的另外四件事情——身体不好、干不喜欢的工作、工作太累、睡眠不好,都或多或少地指向了厌倦疲惫;“50后”则把孩子工作是否理想看得无比重要,如果孩子的工作不能令他们满意,他们便会有强烈的不幸福感。
如何才能提升国人的幸福感?在受访者的选择中,拥有“人气”最多的一项就直接与收入挂钩——提高工资水平——超过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工资涨了,幸福感便也跟着涨了。此外,受访者普遍认为,降低房价、提高医保水平、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加大教育投入等也都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现在中国处于比较大的社会转型期,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实际上也是社会转型允许人们去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再加上近几年通货膨胀、房价高企、消费水平提高等等因素,在谈及幸福感这个话题时,大部分人会首先关注到钱的问题。”甘劼分析说。
那么,提高工资水平究竟能不能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威尔·鲍温在他的《你可以幸福》这本书中提到:根据联合国赞助委托所制作发布的《全球幸福指数报告》,“虽然较高的收入可以提高幸福指数,但追求更高的收入却可能使个人的幸福指数递减。”
在被认为是高收入者聚集地的一线城市中,《小康》联合触动传媒进行了“金钱与幸福关系”的调查,49.7%的人认为“两者没有必然关系”,33.4%的人认为“钱越多,越幸福”,16.9%的人认为“钱越少,越幸福”。
在幸福感受的主观考量下,究竟是钱不够花、收入不够多给人带来的不幸福感更强烈,还是身体不好、健康状况不理想带给人的不幸福感受更强烈?一定时期内,中国公众或将还会继续纠结于这两者之间的选择上。
国人幸福观:精神的幸福、个人的快乐
幸福是什么?
古往今来,中西方的哲学家们都对幸福的理解做出了不同的诠释,杨朱认为,“人生的幸福是追求个人的快乐”;墨子提出了兼爱说,人生的目的是谋取大众的安宁幸福,“唯众的幸福主义”;老子称,幸福是辩证并可以转化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德谟克利塔斯倾向于精神的幸福,“人生的意义应以快乐为主,所以人该尽量愉快,摈除痛苦”;苏格拉底指出,“善就是知,知就是德,德就是福”;柏拉图主张,“人生的目的是止于至善,其方式是修德即善,如此,才是真正的幸福人”。
2013年,“中国幸福小康指数”首次对国人的幸福观进行了调查,在以上六种不同的幸福观念中,中国人普遍最倾向于德谟克利塔斯和杨朱提出的幸福观念,这两种幸福观如果简化为十个字,即为:精神的幸福、个人的快乐。
幸福与快乐常常被人联系到一起,在《小康》于2011年开始发布“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之前,一直坚持每年发布“中国快乐小康指数”;2005年11月,在当年度的“中国快乐小康指数”发布不久之后,在英国,12月份出任保守党领袖的卡梅伦于转年宣布,设法衡量民众幸福程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政治议题之一”;2011年11月底,已经出任英国首相的卡梅伦责令英国国家统计局设计了一套新的统计方案,引入“快乐指数”,帮助英国政府更合理地制定政策。
虽然幸福和快乐几乎是一对“形影不离”的伙伴,但这并不代表它们有很多的一致性。甘劼举了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婚礼的舞台上,交换戒指的那一刻,尤其对于女方来讲,快乐并不见得是她当时最大的感受,因为要离开自己的原生家庭,她情绪中甚至可能带着点悲伤,那个时刻往往是多种情绪并行的状态,但在那个情境下,多种情绪的体验往往能带给人幸福感。
“人的基本情绪是包括快乐的,这和幸福的概念并不相同,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当你未感到快乐的时候,未必不会感到幸福,快乐更多指向于一种比较单纯的情绪。”除了心理咨询师和培训师之外,甘劼还有一个身份——国学讲师,他研究传统文化和道家文化多年,非常赞同老子的幸福观,在他看来,幸福与不幸福是具备结合性质的,单纯想要幸福是不可能的事情,幸福往往取决于是否经过不幸,一个人能否得到更大的幸福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意味着他能否承受更大的不幸。
“至于一个人是否能感觉到幸福,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这个人面对世界的态度。”甘劼告诉记者,“为了追求长远的快乐就要牺牲现在的快乐,实际上幸福真的是考验承受不幸福的能力有多强,如果你任何不幸福都能承受,那就意味着你任何时候都是幸福的。”
七成人相信未来更幸福
今年9月,《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2013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了基于实名制的NetTouch网络调研方法,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此次调查样本框的确定兼顾性别、年龄段、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分布,调查置信度水平在95%以上,可将估计误差控制在3.2%。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统计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本年度“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为80.3,比上年提高0.2。
“中国幸福小康指数”的测评涉及到身心状况满意度、家庭生活满意度、社会关系满意度、生活质量满意度、社会环境满意度等各方面。与上年度相比,本年度提升最高的是生活质量满意度,社会环境满意度则升幅较小。
《小康》调查显示,公众的幸福指数比往年有提升,对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充满信心。
70.8%的受访者感觉现在的生活幸福,在2011年,有同样感受的人占比为60.2%,去年有同样感受的人占比60.6%——中国人的幸福感可谓是“步步高升”。
另外,七成人(71.7%)相信未来的生活会比现在更幸福,只有13.7%的人不相信未来的生活比现在更幸福,还有14.6%的人表示不知道未来的生活到底会幸福还是不幸福。
《小康》还尝试引领受访者分析了导致一个人不幸福的主要原因,结果受访者普遍认为,缺乏安全感是一个人不幸福的最大原因,其次是不知足,再次是爱攀比,接下来依次是信任感缺失、过于焦虑、没有理想、缺乏信念、不善发现美、不懂得爱、不知道奉献等等。
知道了这些幸福还不来“敲门”的原因后,发自内心地去改善,相信不久之后,幸福便会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