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国”教育展4日下午在伦敦南岸大学举办,旨在鼓励更多的英国学生到中国去学习或实习。
共有14所中国高校前来参展,学校代表同当地学生交流,回答他们的问题。
“这个展览给了年轻人一个了解中国以及同中国高校建立联系的机会,”南岸大学副校长贝芙·朱利安说。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来到英国,到中国求学的英国学生也逐年增加,去年同比增加20%,达到4250人。
“中国有很多奖学金吸引外国留学生,有些省份也有自己的地方奖学金,”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沈阳说。
英国文化协会今年6月推出一项名为“英国一代”的3年计划,为希望去中国留学的学生提供奖学金或实习机会,旨在到2016年把在中国的英国学生人数增加到1.5万。
常驻北京的英国文化协会教育推广主管吴媛媛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国此举是希望鼓励本国学生趁年轻到国外去开阔眼界。
“从中国回来的学生会有一些变化,”她说,“他们对中国的文化更加了解了,也变得更愿意走出去看世界。此外,他们的技能提高了,更具竞争力,回来以后找工作更容易了。”
建筑专业学生约翰·内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中国,你会看到在欧洲看不到的机会,”他说。
内勒觉得本国就业压力太大,于是决定到中国去实习一段时间。这个经历改变了他对中国的认识。“我发现中国原来是这么现代化,人们特别友善,我也过得很自由,还交到了很多朋友,”他说。
内勒在MAD建筑事务所工作了两年,参与了3个项目的设计,而他的一些同学在这段时间里一个项目也没有接到。“有了这段经历,回国以后我找工作更容易了,”他说。
谢宁哲只有30岁,却已经是罗斯切尔德环球投资银行副董事和北京首席代表了,这要感谢他21岁时父亲送的一份生日礼物。
“当时我父亲给了我一张去中国的机票,”他说。他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了半年汉语。4年后公司问他是否愿意去中国常驻两年,他欣然答应。任期结束后,他仍不愿回来,现在已经在北京呆了5年。
“北京的地铁非常方便,我的一些最好的朋友也在北京,”他说。他现在的女朋友就是在中国认识的。
但是能够像内勒和谢宁哲这样去中国留学的英国学生毕竟是少数。吴媛媛认为两个最大的障碍是奖学金和信息。目前奖学金的问题已经被“英国一代”计划基本解决,而她希望“感受中国”教育展成为英国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平台。
四川大学是参展高校之一。那里目前有2000名外国留学生,来自78个国家,其中每学期有20至30人来自欧洲。四川大学为留学生开设了各式各样的课程,除了汉语、中国文学、中国历史,还有经济、工程、医学和考古等。
“四川的气候宜人,饭菜可口,生活悠闲,”四川大学留学生管理办公室主任高健说。
当被问到留学生在四川大学的生活时,他说:“你们(留学生)可以去旅游,或者兼职教外语。”另外,他在教育展上常被问到的问题还包括学校是否有短期项目以及奖学金如何申请等。
他说:“用一个词形容留学生在中国的生活,那就是‘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