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读高一的女儿沉迷于玩智能手机,心急如焚的妈妈怒砸3000多元的新手机。10月29日,网名叫“七年之痒”的一位母亲在本地一教育论坛家长100发帖,讲述了自己读高一的女儿因为沉迷玩智能手机,成绩直线下滑,她心急如焚,一怒之下砸碎了刚买月余、价值3000多元的智能手机。此举引来热议,不少跟帖的家长称,感同身受,对孩子玩智能手机深恶痛绝,还有家长甚至表示不止一次地砸坏了孩子的手机。记者调查也发现,智能手机已在一些家长和孩子之间频繁引发战争。
妈妈砸手机引家庭矛盾
“七年之痒”说,女儿才上高一,仅仅入学一周就跟她爸爸“吐槽“,班里每个同学都有一部手机,就自己没有很尴尬。爸爸在没有跟妈妈商量的情况下,偷偷给孩子买了一部3000多元的新款智能手机。在刚买手机之初,孩子还承诺一定好好学习,不会沉迷于手机。“七年之痒”只好默许。
一个多月以后,“女儿就经常在我眼皮下抱着手机玩。一会说和同学聊QQ,一会说发微博,而且不让我看手机。”从那时候开始,“七年之痒”就开始隐隐地担心,决定择日和孩子爸一起跟孩子好好沟通一次。可没过几天,班主任王老师就给“七年之痒”发来短信,说数次在晚自习上抓到孩子偷偷用手机看网络小说,而且孩子月考成绩下滑非常厉害,建议家长一定要好好劝阻孩子。当天半夜2点多,“七年之痒”在给女儿加被子时,又发现女儿偷偷躲在被子里玩手机,她当即便和女儿争执起来,被老公劝阻。隔天叫女儿吃早餐时,“七年之痒”发现昨晚被她没收的手机,又被女儿偷拿回去,并躺在床上继续玩。在吃早餐时,“七年之痒”准备和女儿好好谈一谈时,女儿却抵赖她在学校玩手机的事实。“七年之痒”听后火冒三丈,一怒抢过女儿握在手里的手机,狠狠砸在地上,手机当即碎成了好多块。“七年之痒”砸手机的举动,还引起了丈夫的强烈不满,并引发争吵。
“就因为一个手机,让孩子沉迷,学习下滑,还让家里吵成那个样子!”“七年之痒”对当初的默许后悔不已。
控诉智能机“六宗罪”
“七年之痒”怒砸女儿手机的经历,引发了家长们对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并沉迷其中的强烈控诉,帖子获得了16000多的点击率,150多位家长跟帖述说他们和智能手机之间的战争。记者就此话题随机采访了武昌、洪山3所高中的50位学生家长,90%都反对孩子使用智能手机。
采访中,提到智能手机,家长们纷纷控诉,并总结出中学生用智能手机的“六宗罪”:
一宗罪:自从有了手机,孩子学习精力分散了,无时无刻不在玩,结果是影响休息,成绩下降”;
二宗罪:比以前更容易接受不良信息,“管教更难了”;
三宗罪:助长了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的坏风气;
四宗罪: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方便,“平时做作业,孩子也会偷懒了,动不动上网一查,答案就有了,也很少思考”;
五宗罪:给孩子带来了安全隐患,“常看到有人的手机被抢,总担心孩子用手机时被坏人看到遭抢;
六宗罪:听说手机对人体有辐射,“都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对身体不好。”
既然智能手机弊端如此之多,为何还要给孩子买呢?绝大多数家长表示,当初是孩子不断乞求,又考虑到和孩子通信方便才买的,结果却是“引狼入室”。
家长
收、砸、停、换4招“防手机”
遇到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收、砸、停、换——这是受访家长们总结的对付智能手机4大招数。
“没收是最常用的办法,但通常作用不大。”一位高二男生的爸爸王先生说,孩子除了想尽办法讨要外,还会翻箱倒柜四处找,“最主要是,我们哪经得了孩子软磨硬泡啊,最后还不是还给孩子了。”一位初三女生的妈妈李女士边说边无奈地摇头。
砸,算是比较暴力的办法了,主要是为了终结孩子对手机的念想。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家长砸的不但是手机,IPAD、PSP……只要是会导致孩子成瘾的电子产品都曾经成为了家长们“施暴”的对象。而在“七年之痒”帖子中跟帖的一位爸爸表示,自己已经砸了儿子的两部手机了,但效果并不如人意,孩子仍断不了瘾。
采访中,不少家长还提到,砸手机,砸的不只是手机。儿子在武昌四十五中学读初三的家长万女士对当初砸机的行为悔不当初,“初二时砸了孩子的手机,一年多过去了,如同粉碎的手机,一同粉碎的母子情再也回不来了,苦不堪言。”万女士建议,青春期的家长在砸机之前一定要慎重。
停,就是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致电通信公司客服,首先设置密码,然后关停网络服务,让孩子莫名其妙地上不了网,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就算孩子最后知道了原委,因为不知道密码也无法变更网络服务。采访中,有两成的家长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家长们都反映这是一种温和而且巧妙的方式,孩子最后也只有无奈地接受。
换,即是给孩子换“老人手机”,只有打电话和短信等非常基础的通讯功能,既不能玩游戏也不能上网。随机调查的家长中,超过六成都使用了换手机的方式来杜绝孩子沉迷手机。
除了常用的这四种方式外,还有少数家长采取了歪招,如“不小心”将手机丢进洗衣机洗了,制造一个意外让手机“溜进“马桶等。
学校
禁止手机进校园
在一些中学,智能手机也是“心腹之患”。
水果湖高中在今年秋季开学之初,向全校学生家长发放了一封“告家长书”,告家长书指出中学生拥有手机等电子娱乐产品的种种弊端,并告知家长学校从即日起严禁携带手机、MP3等电子娱乐产品进校园。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1年起,学校已在实验班试行禁手机,手机限制后有效改善了班风、学风,效果显著,事实说明,带有娱乐功能的智能手机的确是学生求学路上的“拦路虎”。学校还曾就“禁手机进校园是否可行”在家长中做过调查,调查显示95%的家长投了支持票。
禁手机后,考虑到学生和家长的通讯需求,该校在门房专门装配了几部座机,24小时开放,供学生免费拨打市话。同时以班为单位,保留一部具备基本通话功能的班务手机,班长管理,班费开支,方便家长与孩子联系。
据记者了解,“禁手机进校园”的中学并不止水果湖高中一所,武汉二中、省实验中学、洪山高中等省示范高中均明令禁止手机进校园。
温和巧妙提醒易接受
学生
“我们接受家长的劝阻,也可以遵守学校禁止手机进校园的规定,但拒绝用打、砸的暴力方式!”省实验中学高二年级学生李玥(化名)表示,现在谁不用手机发个微博、微信、聊聊qq之类的,不然也太和时代脱节了,关键是掌握个度。自从学校禁止带手机进校后,自己也从未违规,在家里,他和父母签订了一份“关于使用手机的协议”,每天李玥都有固定的时间使用手机,使用期间父母不得过问,李玥也不能超时使用。协议建立在双方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彼此相互信任,至今相安无事。“如果我的手机被父母砸了,我会觉得不被他们尊重,那我会用我自己的方法跟他们抗争,谁都讨不到好!”李玥表示。
记者采访的30余位学生中,他们无一例外都坦陈手机除了打电话外,基本都是用于娱乐,但也有10位学生表示除了娱乐外,也会用手机查找部分学习资料。但他们都非常反感父母采取“砸”的方式来对待使用手机的问题,他们认为采取温和的沟通,或有技巧的行为方式比较容易接受,但最重要的是彼此的信任和尊重。
避免粗暴的处理
专家
“采用砸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表示家长在沟通引导上是失败的。”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范先佐认为,砸手机这种过激的方式,会对孩子心理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应采取教育或提醒等方式,管理过多、控制过多反而适得其反。
团市委12355阳光心理辅导团专家、高级心理咨询师邹敏表示,学生合理使用智能手机需要父母的有效监管。家长可与孩子协商,按照约定控制孩子使用手机。家长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通过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果孩子已经沉迷于手机,家长应采取强制手段,而不能一味妥协。邹敏建议,父母可与孩子约法三章,并进行奖励与惩罚。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时间上应当逐渐递减,千万不可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