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秋风萧瑟,当成人们都穿着外套的时候,孩子们却穿着短裙短袖在舞台上卖力表演。鲜明的视觉对比,强烈的身份反差,作为素质教育主体的小学生,却成为素质教育的受害者。在迎合权力的成人意志的裹挟下,孩子们无奈而艰辛地“秋穿夏装”,这显然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近年来,素质教育成为一个时髦的教育概念,趋之若鹜的素质教育在许多地方上演。有别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提倡人的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培养、文明塑造、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素质教育的成果难以量化,“成果展示”便成为学校对外推销的一种手段。不合时宜的“秋装夏穿”,让公众感受到少数教育工作者的麻木与冷漠。“秋穿夏装”显然不是孩子们的主意,而是学校的要求——在势利教育观的驱动下,为了“眼球效应”的需要,衣着单薄的学生们成为权力媚俗的牺牲品。
从视觉效果上看,穿上外套演出自然“有碍观瞻”。这场成果展示,原本可以在室内举行,为何要在露天操场上演?从图片上看,密密麻麻的学生观众,可谓声势浩大;室内空间有限,显然难以承载。“秋穿夏装”说轻一点,是细节考虑不周全;说重一些,是罔顾学生利益的形式主义。
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长期存在着“听话教育”,老师被塑造成为权威,好学、听话、遵守纪律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面对“秋穿夏装”的行为失范,学生们即使心里不愿意,也往往会选择顺从。在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经由家长之口,“秋穿夏装”的滑稽与荒诞才进入公众的视线。
鲁迅先生曾说,“教育植根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素质教育更是一纸空文。“秋穿夏装”的孩子们,又感受到多少来自教师的爱?尊重学生的利益诉求,以朴素人性去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安全、有品质、有情怀的成长环境,多一些未成年人保护理念,少一些“成人思维”,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才会更加充实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