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陈江生,衢州二中北京校友,1967年12月生于衢州,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当代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经济发展,先后荣获中央党校教学优秀奖、优秀教师称号,参加了多项国家课题和校级课题研究,近年来发表文章100多篇,并出版多部著作、译作和教材。
很高兴在这里就“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及前瞻”话题,跟大家交流。
当前的世界经济仍然是由西方主导,发展的不平衡和贫富分化仍然在继续发展,但经过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发展中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虽然,短期内这种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无论是相对经济实力、国际分工态势,还是国际经济治理结构,都势必会发生变化。
陈江生教授在讲座中。
讲座一结束,2位学生就上台请教陈教授。
【看主导】
西方主导下的世界经济格局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但是,从总体上看,冲击并未根本改变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论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还是在全球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都还占据着主导地位。
从体现经济实力的国内生产总值来看,虽然在本次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占世界生产总值比重的总趋势在下降,但其下降的速度和程度在短期内不足以使世界经济实力的相对比重产生根本变化。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主要发达经济体(美国、欧盟和日本)的GDP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例,通过购买力评价法计算,分别是20.6%、22.5%和6.3%;而到了2011年,这一数据依然高达18.6%、20.3%、5.4%。
进出口贸易也一样,虽然,发达经济体的贸易总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是下滑的,但其下滑的程度也比较有限。2007年这一数据是56.1%。2011年其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例依然有50.1%。在对外投资和对外贷款上,发达国家的统治地位同样牢固。以国际直接投资为例,在2011年对外直接投资排名前列的国家或地区中,美、日、英、法依旧牢牢地占据着前四位,占世界FDI中的近60%。
毫无疑问,在科技研发能力方面,各发达经济体在全球也是最强的。以2012年为例,仅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就占到了全球总数的66.4%,是其他所有国家总投入的近2倍。就绝对数字而言,美国投入的年度增长,就超过了大多数国家的总预算。这保证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科技实力方面的优势地位。科技实力上的巨大优势,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最为重要的凭仗之一。
一国对国际经济事务的影响力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世界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影响力;二是对世界经济中重要事务的影响力。虽然,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还难以动摇。而国际贸易组织则由于谈判效率低下,且在本阶段呈现和美国单边贸易政策相违背的趋势,暂时蒙受着边缘化的风险。
所以,当前的世界性经济组织,主要还是发达国家意志和经济目的的产物,是其用以保持经济发展、维持经济地位以及掠夺财富的工具。西方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中一些重要事务的影响能力,也远远强于发展中国家。
例如,发达国家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力,就比发展中国家大得多。一方面,由于跨国垄断的大规模发展,发达国家对诸如计算机、汽车、黄金、原油等商品的国际价格,都有着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决定能力;另一方面这些商品价格的发布,也基本上来自于发达国家能够控制的市场。
再比如,拥有压倒性的金融实力、拥有在现有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支配地位,无论是世界整体利率水平,抑或各国经济交往之间汇率,都被紧紧地握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手里。不仅如此,主要西方大国由于充当着国际本位货币的发行者,还不断收取高额的铸币税。
【看变化】
发展中大国地位的新高度
就目前来说,世界经济虽然是由西方主导的,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以“金砖四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由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普遍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和人均GDP日益上升,要素国际流动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世界经济中的发言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砖国家经济发展迅速,GDP总量较之20年前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1992年,“金砖四国”的GDP总额,占主要发达经济体GDP总量的8.5%。但到2012年,20年间,这一数据便翻了4倍多,达到了35.2%。
在人均GDP方面,金砖国家也同样发展迅速。以中国为例,在1992年,人均GDP是362美元,仅是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8.02%。到了2002年,中国1042美元的人均GDP已经到了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19.57%。而到了2012年,中国6094美元的人均GDP虽然与世界平均的10035美元仍有不小差距,但比值已经上升到了60.73%。
经过20年发展,在要素国际流动中的地位,发展中大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影响世界经济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外贸易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中占比的上升;二是吸引对外投资能力的增强。
国际贸易方面,1994年,“金砖四国”的贸易总额仅有0.58万亿美元,在国际贸易总额的占比仅有4.63%;而到了2011年,总额已达到7.1万亿美元,占比为14.02%,已成为国际贸易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虽然,在国际贸易结构上,金砖国家的服务贸易普遍比发达国家落后,但是,这同样也表明金砖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还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吸引外资方面,1992年,“金砖四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量和其在同期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的比例,分别是144.9亿美元和8.7%;而到了2011年,这两个数据已上升至2808.8亿美元和18.4%。
随着经济实力的显著提高,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以金砖国家为首的一些发展中大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发展中国家参与的“二十国集团”在经济事务方面的影响力,正在超越发达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0年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而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把发达国家的投票权向发展中国家做一些转移。这一举措意味着,未来发展中国家在这两个组织中发言权的变大,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话语权的相应变大。
【看问题】
继续深化的不均衡化发展
虽然,过去的20年,由于发展中大国的发展速度快于发达国家,似乎世界经济变得均衡了,但是,从贫富分化的绝对值来看,发展不仅不是平衡的,反而呈现更大规模的不平衡,贫富分化出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和实力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分配的不均衡,和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平衡两个方面。
经济发展要素分布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积累、物质财富积累、科技创新能力、经济体制等方面。就人力资本积累状况看,发达国家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吸引能力,相比于发展中国家,优势非常明显。类似于我们的高中教育,大部分的优秀生源,都集中在各地屈指可数的几所重点中学里。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更是差距巨大。发达国家许多基础设施百年前就已经完善,把握着世界上大部分财富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而发展中国家则错过了一波又一波的发展机会,再加上在一次次争夺中的失败和赔偿,在这个世界上以多数的人口掌握着少数的财富。科技创新能力,则因为人力资本积累和物质财富积累的差距,发展中国家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只能作为跟随者。经济体制方面,发达国家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其市场经济体制及运行机制已经相当完善,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原因,普遍起步较晚,且因种种外力因素,比较完善的经济运行体制迟迟难以确立。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另一个体现,则是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平衡。这体现在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发达国家之间而言,美国在1991年到2011年间GDP的年平均增长率是2.59%,远高于日本同期的0.73%。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而言,“金砖四国”在1991年到2011年间整体GDP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5.32%,是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3倍还多。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则更大,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地增长,但诸如尼日尔、泰国和突尼斯等大量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却非常缓慢,甚至出现了停滞和倒退。
贫富的两极分化,既体现在国与国之间贫富差距的继续拉大,也体现在民众与民众之间贫富两极分化的继续深化。
国与国之间贫富差距的继续扩大,首先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绝对财富增量差距的继续扩大。虽然,近些年由于经济增速的差异,发展中大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相对经济差距在缩小,但是,由于发达经济体庞大的财富基数,即使他们处于较低的增长水平,其经济增量的绝对值还是要大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量。以美国和印度为例,这两个国家在2001年到2011年这十年间的GDP年平均增长率分别是1.6%和7.6%,前者不到后者的四分之一;但美国该时期GDP绝对增量却高达4.86万亿美元,是印度1.36万亿美元的两倍还多。其次是发展中国家内部也有着越来越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如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不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收入都得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刚果等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却面临了很大的困难,不论是经济总量、人均收入还是经济增长的速度,都与新兴经济体越来越拉开差距。
民众之间贫富差距的扩大,不论是在世界经济整体,还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内部都非常普遍。这一点,我们在很多时候,都能切实感受到。
(讲座全程实况请查看衢州新闻网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