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宝塔桥街道金陵四村82岁的宋绍銮老人,住在十几平米的平房里,每月靠老伴400多元抚恤金生活,却在家里多摆了一张床,供邻居有亲戚来借住,被称为“免费招待所”。她靠捡点东西补贴,多次捡到手机和钱包,都一一归还。听闻她的事,一位热心人多年来匿名资助她。
每月460元生活费却不肯吃低保
今年82岁的宋绍銮老人多年前从苏北农村嫁到南京,老伴是长江大桥的修桥工人,19年前过世,膝下无子女,如今一个人生活,住在长江大桥附近一个几十年前盖的低矮红砖房里。多年来老人一直靠着老伴每个月200多元的抚恤金生活,不久前,考虑到物价因素,抚恤金才涨到现在的460元,但就是这样,老人却一直不愿意靠政府救济。
“我一直劝她办个低保,她就是不愿意。”社区书记曹军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考虑到老人的情况,劝她办个低保,每月多些收入,但她坚持不要。“钱多能花得了,钱少也够用,吃不了多少。”当问及钱是否够用的时候,老人一直笑呵呵地说:“够用够用”。老人说,需要低保的人很多,自己不想麻烦政府,再说,“现在大桥给我一份,我不能再要一份了”,“邻居经常给我东西吃,我没东西给别人,喂了两只鸡,把草鸡蛋给别人,人家就问我,老太你自己怎么不吃,我说,草鸡蛋要给孩子吃。”
曹书记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宋奶奶虽然自己生活艰苦,但是却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几次拾到钱包和手机都主动归还失主,汶川地震期间,她还跟邻居们一起募集了很多衣物捐赠灾区。
十几平方米小平房却放两张床
“住这边蛮好的,就怕下雨,进水,所以在外面搭个小棚子,住两夜,就是没电没水。”扬子晚报记者来到老人的住处,泛着陈旧味的红砖房,十多平方大,仅有一扇小窗户,却摆放了两张床。白天不开灯,黑黢黢一片。社区曹主任告诉记者,每次下雨都很担心老人的安全,因为她住的地方地势低,屋子里很容易进水,最深的时候都到床边。但对此,老人从来没抱怨过,在对面高一点的地方搭了个小棚子,遇到房间里进水,就到棚子里将就一下。
不过,就这一间十多平方经常进水的小屋子,却住过很多陌生人,原因是,宋奶奶经常会请邻居家住不开的亲戚来这里住。
“上次,对面小夫妻妈妈来了,跟我住了三个月。”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原来,这一片都是棚户区,以经济条件较差的流动人口为多,一般多是租一间屋,屋子里一张床,因此要是外地亲戚偶尔来探访,都没有地方住。宋奶奶所以在房间东边、南边各摆了一张床,打扫得干干净净,就是为了让邻居亲戚来有个住处。
曹书记介绍说,老人平日只睡一张床,东边的那张床平时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让给附近无房可住的民工居住,由于从不收费,被称作“免费招待所”。
陌生人五年如一日资助她
宋奶奶的热心感动了很多陌生人,除了邻居经常给她送点吃的用的东西外,有一名老党员在得知她的情况后,从2008年开始就默默资助她。
社区曹书记告诉记者,那个热心人是和社区通过电话联系的,她一直不愿意透露姓名,但每月都往一张银行卡上打100元钱,委托社区交给宋奶奶,不久前,她说考虑到现在物价上涨比较快,就又办了一张超市卡,请社区帮忙给宋奶奶买点生活用品。“她一直不愿意露面,我唯一一次见过她还是她来送超市卡的时候,她本来说要放到超市存货柜里的,后来担心丢了,才送过来的。”
“我们担心宋奶奶不愿意要,就一直瞒着她,说这钱是社区的补贴,不久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才告诉她的。”宋奶奶对此表示,“很感动,不知道是谁,知道得去拜访拜访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