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23日,《金融时报》报道,在中国西部成都市中心的新世界百货商场,其男装区可以为你提供你在美国或欧洲任何一个二线城市都能看到的“快时尚”。
所谓快时尚,即快速时尚,也被称为麦时尚,前缀取自麦当劳,意喻拥有麦当劳式的快速,也有人称之为“高街时尚”,即在最繁华的商业街展示的时尚。
在该男装区,英语标识随处可见,而且很多都是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并不熟悉的品牌名字:“I’m David”主要以城市休闲服装为主;“Scofield”充满英伦范儿;“Mind Bridge”和“Gather Jewels”则都是标准的学院派风格。
这些品牌看起来零零散散,但是却在努力和优衣库、Zara和H&M展开激烈的竞争,这后三种品牌在附近都有自己的专卖店。此类品牌的流行凸显了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机会。众所周知,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将通过改革来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从以投资来推动增长的模式转向以国内消费为驱动的模式。
中国的消费者热衷于外国商品。一系列的调查显示,不管是运动鞋还是汽车、电视机还是手机、化妆品还是尿不湿,外国品牌都更占优势。
战略市场情报公司中国市场研究集团创始人雷小山指出,消费者相信外国品牌不会走捷径,而且这些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明显好过国内品牌。
毫无疑问,这种趋势对于中国来说是种麻烦。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中产阶级行列,他们将更多的支出用于非基本生活用品的消费。他们购买的外国商品越多,海外企业的获利就会越多。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企业针对创新和技能的再投资获利就会越来越少。国内电子行业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美国的消费繁荣拉开序幕时,全球化的程度较低,因此美国人掏出的绝大多数钞票都进了美国人自己的企业。除非中国的发展模式发生改变,否则中国人的财富将源源不断地流向海外企业,这会影响中国以一种可持续且更合理的方式变得更加富有。
畅销品牌的缺乏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交往中已经有所展现。中国或许正享受着大规模的名义盈余,但当经济学家进行相应调整时,得出的数字就会讲述另外一番不同的景象。
比如,根据西班牙对外银行经济学家的计算,中国对美国的全部贸易盈余从1890亿美元降至127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的减少取决于电子、光学设备,纺织品和服装等商品价值的丢失。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一些中国品牌在国内并不特别畅销,但是在海外市场却增长强劲,华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管怎样,消费品牌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承载着知识产权,并能带来较高的利润。
当然,在某些领域,中国国产品牌已经开始一点点进步,尤其是在畅销消费品领域。即便是在外国品牌占支配地位的领域,比如说汽车行业,中国也能保留更多的财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国产汽车品牌受到消费者的信赖,比如说长城汽车。
西班牙对外银行首席新兴市场经济学家阿莉西亚•加西亚-埃雷罗指出,“后勤成本很可能是非常高的,因此你控制的供应链越多,你获得的价值就会越多。”
如果中国能效仿邻国,开发出自己的强大品牌,如韩国的三星和日本的丰田,那么中国不仅可以向其13.5亿的国民出售产品,还能打入海外市场。
如果中国不能建立自己的强大品牌,那中国的贸易盈余将会在未来几十年里面临赤字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