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大学生上课流行用手机拍板书 课堂“笔记”变“拍记”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10-21 15:06:25

  10月17日,记者在衢州学院的一堂英语课上看到,当老师说“请大家做一下记录”时,只见班里一大半学生不约而同拿起手机,“咔嚓、咔嚓”对着课件拍照。学生宋倩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同学都开始用手机来“记”课堂笔记,曾经需要奋笔疾书的课堂“笔”记,如今逐渐成了课堂“拍”记。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大三的薛晶晶告诉记者,现在老师上课大多都用电脑课件,有时候会因为老师翻页太快而来不及记录,所以就拍下来,要用的时候翻出照片来看就行了。

  “除了课件内容多会用拍照,当老师表示是重点内容时,大家也会选择拍下来。”薛晶晶说,手写有点麻烦,直接拍下来很方便,重点明确,简单直接。

  也有同学是分科目来选择是记手写笔记还是拍照笔记。

  衢州学院13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1)班的张文慧告诉记者,她一般在化学专业课、数学课和英语课上记笔记。“化学课和数学课,老师都是手写板书,班里的同学一般也是手写记笔记。”张文慧说,这两门课公式比较多,手写比较能跟得上老师的思路。而英语课或其他选修课,则是讲到重点时,会拍照记录。“这些课课件比较详细,用笔记记不过来,还是拍照方便点。”张文慧表示,有时候同学们也会互相合作,分别拍下重点内容,然后在班级群里共享。

  同班的张云光也认为拍照做笔记很方便,但一时半会儿不会去看,一般都是快考试复习的时候,才会把照片翻出来看。“而且手机相册里照片太杂了,要找到课堂照片不是很容易,很多时候都不了了之。”张云光坦言,到了考试期间,索性向老师要课件去打印复习。

  对于上课用拍照记笔记,老师们也见怪不怪。“我教的班里‘拍’笔记的学生不算特别多,大约两三成吧,好像就是这几年,智能手机普及了,摄像功能越来越强,看到学生举起手机‘咔嚓’也见怪不怪了。”衢州学院中文系老师丰爱静告诉记者。

  虽然不反对,但丰爱静也不提倡学生上课时舍弃“笔”记:“记录本身就是一个思考整理的过程,有每个学生自己的归纳、思考和取舍,这是‘拍’不到的,‘拍’笔记和以前有些学生偷懒考试前‘抄’笔记一样,如果没有自己的消化,那就只是应付考试死记硬背,没啥意义。”

  “笔”记和“拍”记,孰好孰坏?

  上课是“拍”记,还是“笔”记,不管是同学还是老师,都各有看法。不少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拍”记派:方便快捷,省出时间听课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供用电技术专业老师方晓敏:我挺鼓励学生上课来不及记笔记时用拍照来代替。不要说学生,我们自己出去培训的时候也经常用拍照记笔记。用手机拍照记笔记加快了知识、笔记等记录的速度,快捷性更强。省下那些记笔记的时间,上课专心听老师的课,把一些重点内容拍下来,回去以后在整理的过程中再看一遍内容,对理解更有帮助。

  网友“清风涟漪”:我觉得挺好的,除了拍照,甚至还可以用录音、摄像等方式来记录,这样什么重点都不会漏了,可以弥补仅靠笔头记录的缺陷。而且,随时都可进行阅读、消化。不过,这可能更适合大学生的课堂,中小学生还是用笔记的好。

  大一学生徐思思:手机拍多方便呀,谁还愿意记得手发酸啊。说实话,现在很多课都是考试前才去看笔记,考试之前只要翻出手机里的相片看一下标记的重点就行啦。

  “笔”记派:拍了笔记,丢了课堂

  大二学生谢天奇:笔记是拍下来了,但其实根本没有记进去。上课时忙于拍照片,心思都没有在老师真正讲的内容上。一节课下来都没有什么印象。而且“数码笔记”还需要下课花时间来学习,感觉上课的时间就成了活的记录器,丢了课堂本身。

  网友“轻松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一直都是经典。从小就被要求上课要认真记笔记,教学内容的重点、大致的框架结构和课外知识的补充几乎都浓缩在了笔记之中。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作者: 记者 吴昊斐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