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11:05分,浙江省中医院三楼手术室门口,紧闭的电动门忽地敞开,护士用平床推出一位脸色有些苍白的姑娘。正焦急等待的七八个人呼啦啦围上去。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大家谁也没说话,望着病床上的女孩,满是关切与心疼。
她叫王婵媛,刚刚完成两个小时的骨髓采集手术,她的勇敢为妹妹燕燕点亮了生命的火种。
燕燕就是本报报道过的那个杭二中女孩,一个月前被确诊患再生障碍性贫血,急需血亲移植骨髓。不幸的是,燕燕是被领养的,养父母无奈道出了她的身世秘密,于是,就有了“17年后父女,重逢竟然是在血液病房”的故事(本报生命版2013年9月14日起连续报道)。
命运跟这位17岁女孩开了个玩笑,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经历了患病、寻亲、配型,亲姐姐王婵媛与妹妹燕燕成功全配型!
昨日,一场姐妹间的生命接力,在手术室与无菌舱上演。
一对亲姐妹,两户普通家庭,还有本报热心读者,期待着17岁女孩燕燕的重生。
亲生母亲在无菌舱外通过电话鼓励燕燕
手术前给妹妹发了一条微信
姐姐:好好对待我的骨髓哦
昨日一早7点多,姐姐王婵媛穿着病号服,坐在床边,安静地等待着骨髓移植手术。
“今天反而一点也不紧张了。”这个个性开朗的“女汉子”笑着甩动着宽大的病号服,面对我们,她一直都在微笑。
手术前一天,最后的体检程序相当繁琐,“半夜也需要起来检查好几次,基本上没睡觉。”前一天晚上吃了三个馄饨之后,王婵媛就禁食了,这是手术前的清肠准备,不能吃饭,也不能喝水。住院以来,婵媛已经轻了近10斤,现在体重不到50公斤。
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的王婵媛,上个月13日,才与这个分别17年的妹妹相认。“凭空”出现的这个妹妹正遭遇着生死劫,巧的是,自己的骨髓与妹妹全配,是现在唯一能救妹妹的人。
姐妹俩尽管十几年从没见过,但是一见面便有说不完的话,姐妹之情穿越空间的距离。
早上8:00,手术时间将近。王婵媛笑着坐上轮椅去往手术室,没有说话,表情也显得轻松,一路上只是一直掰着手指。
“其实她害怕啊,手心都是汗。”妈妈的一句话泄露了女儿心事,“昨天晚上我看她一个人偷偷地哭了,毕竟只有21岁啊。”
去手术室的路上,王婵媛给妹妹发了一条微信:好好对待我的骨髓哦!
人们常把两姐妹,比喻为并蒂莲,血脉相连,休戚与共。姐姐的骨髓是生命的种子,大家都期待它在妹妹的身体里重新发芽。
11:05分,手术结束了。为媛媛做骨髓采集手术的医生俞庆宏说,手术在全麻状态下进行,将近两个小时的手术还是比较顺利的。“姑娘心态也很好,不过她体重轻,采集骨髓过程有些失血,需要几天才能恢复。”
昨天上午8点,燕燕的亲姐姐媛媛准备做骨髓移植手术
1000毫升骨髓进入妹妹的身体
医生:一切比预想的顺利
生命的种子,从姐姐身体里采集出来的1000毫升骨髓(人的骨髓相当于自身体重的4%~6%,成年人通常在3000亳升左右),经过处理,马上被送入无菌舱。燕燕等待着这一刻,已经等了一个多月。
接受移植之前,医生给燕燕做了近一周的化疗。“要把骨髓里面的‘杂草’都拔掉,新种子种下去,才会长出健康的细胞!”俞庆宏医生说。
做化疗对人有副作用,燕燕又吐又恶心。早上妈妈特意为她煮的“肉末粥”,吃了几口又吐。
当得知姐姐媛媛已经在接受骨髓采集手术,燕燕还是打起精神,第一句话就是问“姐姐现在怎么样了?”“姐姐辛苦了,谢谢姐姐。”
无菌舱里,燕燕还是穿着一件可爱的小熊睡衣,一顶牛仔棒球帽,进舱之前剃光的头发也已经长成了寸头,面对这么多来看她的亲人朋友,燕燕有些害羞。她静静地躺在床上,吊针连着的4个暗红色小瓶子,里面正是刚刚从姐姐身体里采集出来的骨髓。
下午4:30,骨髓输注完毕,护士朝记者比了一个“V”字,一切顺利,燕燕睡得很甜。
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周郁鸿教授告诉记者,昨日的移植,是挽救燕燕的最关键一步,比预想的都要顺利。接下来,燕燕就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顺利的话,半个月左右,姐姐的骨髓就能造血了,一个月左右,燕燕就能“出舱”,再休养几个月,燕燕就能和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祝福你,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