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打工皇帝》海报
又到交税季节,香港税务局的税单陆续寄出。据香港媒体报道,港府10月9日提交立法会的资料显示,2011/12课税年度交薪俸税额达100万元(港元,下同)以上的“打工皇帝”有4000人,占整体工作人口0.11%,按标准税率15%计,估计其年薪至少有660万元。
“打工皇帝”,字面上可以理解为自己虽不是老板,却事业成功、收入丰厚的“超级打工仔”。“打工皇帝”也是“纳税皇帝”,虽然税务局出于保护隐私的考虑,一般不会公布他们的名字,不过,根据纳税金额以及上市公司年报对高管薪酬的披露,大致可以推断个八九不离十。
草根精英的代表
谁是港人心中“打工皇帝”的典型,霍建宁是很多人的一个选项。
生于1952年的霍建宁,1979年自美国留学归来后,被李嘉诚招入长江实业集团,1993年登上和记黄埔董事总经理之位。之后,他多次成为香港上市公司薪酬最高、缴税最高的行政人员,还曾在1999年创造了高达2亿元的天价年薪。霍建宁早已成为媒体和民众心中的“打工一哥”,也是很多初入社会打拼者的“偶像”。
霍建宁并不是特例。像他这样的“超级打工仔”在香港并非屈指可数。梁振英当选香港特首后,不少香港媒体就曾使用过类似“从打工皇帝到特区长官”这样的标题。当然,还有不少享誉香港政商界的知名人士都曾是或仍然在“打工皇帝”的名单中。每年十大“打工皇帝”结果揭晓前后都会引发媒体热切关注。
“打工皇帝”是香港草根精英的代表,多数“打工皇帝”的励志故事契合着香港精神,这大概是全城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香港市民最推崇一类人——出身贫寒,勤奋努力,专业人士,事业有成。而据说该说法起源于香港“打工皇帝”的群体故事,就如同香港名曲《狮子山下》一样,充满了励志情怀。
打工皇帝是“食脑族”?
香港为何盛产“打工皇帝”?除了个人的勤奋打拼、推崇自强不息的社会文化,还与香港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不无关系。
以霍建宁为例,2011年,霍建宁的年薪高达1.7亿元,比自己的老板、和黄副主席李泽钜还高出1.58倍。在当年《福布斯》评选的非美国企业全球最高薪行政总裁中,他排名榜首。老板为什么会让“打工仔”的薪酬比自己还高?有港媒评价说,霍氏的点子“物有所值”,他是香港“食脑族”,意思为靠智慧吃饭的富翁。
事实上,霍建宁在和黄的发展中的确功不可没。霍接手和黄后,将80年代后期风雨飘摇的和黄,成功打造成集电讯、港口、能源和公用事业于一身的商业帝国。因此,在媒体的镜头里,经常可以捕捉到李嘉诚与霍建宁谈笑风生的镜头。
不少“打工皇帝”是像霍建宁这样的职业经理人。有香港学者认为,香港盛产“打工皇帝”与香港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有关。香港家族企业一方面秉承了西方独立经理人的理念,另一方面又加入了“论功行赏”的家族式情感。“打工皇帝”本着“老板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的职业道德,几十年如一日,毫无保留地将青春、才智甚至毕生奉献给家族企业,他们的存在,使得香港家族企业不断迸发新鲜创意,历久弥新。而被称作“食脑族”的他们,也得到了丰厚的报酬和回馈。
贫富差距的争议
如何看待“打工皇帝”的高收入?有香港学者认为,高薪也不容易赚,“打工皇帝”的高收入是“人有所值”,因为国际评审机构均认为,香港的高级管理人才有“企业家精神”,可以保障香港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高收入的职场机制,有优势吸引国际人才。另一方面,随着香港经济的转型,金融、信息等产业较之前的制造业等更需要“食脑族”,“打工皇帝”的付出回报率也会随行就市水涨船高。
与此同时,港府资料还显示,上年度共有197万市民无须缴交薪俸税,占整体工作人口的54.68%。2012年有媒体做过比较称,当年位于榜首的“打工皇帝”每小时的收入相当于普通港人两年的薪水。
由于收入悬殊,在看“打工皇帝”励志的一面时,仍有一种声音在拷问香港的贫富差距。有学者认为,虽然“打工皇帝”的高收入是自己辛苦得来,但如果低薪族的人数不断增加,香港的贫富差距会愈来愈大。
香港的贫富差距客观存在,梁振英上任后也提出要重视并解决香港的贫穷问题。对此,有社会学者建议,政府应给那些低技术、低文化水平的人多提供相应的职位。另外,分配资源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税收,但香港目前推行的是低税收制,如何充分利用税收杠杆、将港府的资源更多用于帮助低收入者,还需要有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