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美食频道 > 美食资讯
母婴该不该补 补什么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10-12 15:25:06

  糖尿病人该怎么吃“糖”,产后坐月子如何食补,婴儿几个月开始吃辅食?对于一些特殊人群而言,科学地制定食谱尤为重要。在营养专家看来,现代人对于膳食还有不少认知误区,不是吃多了,就是吃错了。

  为了生育健康的龙宝宝,不少准妈妈从早吃到晚,从怀孕到分娩,体重直线飙升,胖个30斤已经不稀奇,40斤的也不少。如此进补,殊不知已入误区。

  孕妇究竟该不该进补,产后如何调养,婴儿如何喂养?上海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教授蔡美琴为大家解答母婴的营养问题。

   孕期增重不超24斤

  蔡美琴表示,与非孕期妇女相比,孕期妇女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均有所增加,尤其是蛋白质、必需脂肪酸以及钙、铁、叶酸、维生素A等多种微量营养素。因此,孕期的食物摄入量也相应增加,但不应过量。

  但如今孕妇早已从营养不良走向了营养过剩。蔡美琴说,一般情况下,女性孕前体重正常,孕期体重增加的适宜值不宜超过12千克,即24斤。孕后期每周体重增长不应超过1斤。如果超重,应当运动或者控制食量。

  “现在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很多人一怀孕就不上班,整天在家呆着,动得少,吃得多,人自然就会胖。”蔡美琴指出,有些孕妇吃得多是由于家中老人太重视,有些则是因为自身原因。她说:“人的胃是会越吃越大的,有些孕妇会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吃得多是因为要吃两个人的量。实际上,根本没这回事。”

  孕期体重过多增长,易增加发生妊娠糖尿病和生巨大儿的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孕妇根据自身的体能,每天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低强度身体活动,最好是1小时至2小时的户外活动,如散步、做体操等,这有利于自然分娩。

  蔡美琴表示,如今很多孕妇因为“补过头”,导致婴儿出生时体重就超过4千克,即巨大儿,属于病理性体重。巨大儿容易发生产后低血糖等多种并发症,即使产后没有立即表现出来,也会使成年后继发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退行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加。

  孕期不能补过头,但也不能完全不补,特别是钙、铁、叶酸、维生素A等多种微量营养素。蔡美琴表示,叶酸是孕妇必须补充的微量营养素。叶酸缺乏可能导致胎儿神经管畸形,还可能导致眼、口唇、胃肠道、心血管、肾、骨骼等器官的畸形发生。

  孕妇补铁也很关键,孕期缺铁或者贫血将影响妊娠结局和母子双方健康,对胎儿及新生儿智力发育将产生不可逆性的影响。

   “坐月子”多吃蔬果

  中国自古重视“坐月子”,食补为其主要内容。

  由于婴儿对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碘、锌等微量营养素储备较低,必须依靠母乳提供,因此产妇哺乳期间应多摄入含有这类物质的食品

  比如,动物性食品如禽、蛋、鱼和瘦肉等可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乳母每天应增加总量100克至500克的禽、蛋、鱼和瘦肉,其提供的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的三分之一以上。

  不过,产妇切忌补过量。过多的动物性食物摄入,意味着蛋白质、脂肪摄入过量,会加重消化系统和肾脏的负担。同时,过多的动物性食物摄入也会降低产妇对其他食物的摄入,使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减少,导致营养不均衡。

  需要重视的是,民间时有流传产后不宜吃生冷食物,其实这并不科学。“坐月子”时应多吃蔬菜、水果。

  新鲜蔬菜、水果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果胶、有机酸等成分,可增进食欲,增加肠蠕动,促进乳汁分泌。如果禁食蔬菜、水果,会造成某些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影响乳汁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进而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1] [2] [3] 下一页
来源: 美食杰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