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财经新闻
国库存款维持高位 年底突击花钱料百分百出现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10-12 09:05:12

  自2012年12月陡降至2万亿并持续5个月的低迷后,中国政府存款重回3万亿时代。

  上月公布的央行货币统计显示,2013年8月政府存款余额为37140.37亿元,已连续4个月超过3万亿。9月最新的数据尚未公布,但据往年经验,8月-11月均为政府存款高峰期,未来三个月政府存款或将逼近4万亿。

  政府存款也叫国库存款,集中了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基金收入和央企红利上缴收入,其中非税收入等通过过渡账户最终汇总到国库。

  两年前的8月,政府存款余额达到38799.59亿元,创下历史纪录,全年连续8个月这一数值均在3万亿元以上。不过,当年全国财政收入也达到了103740亿元,比2010年增长24.8%;而2013年1-8月,全国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仅增长了8.1%。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国库存款余额还维持在高位,很多财政人士认为,这是不正常的。一位地方财政局人士表示,照这个进度下去,往年的年底突击花钱还会百分百出现,而且额度更会远超往年。

  国库存款反弹

  今年国库存款重新回到3万亿水平是在5月,达到3.2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4%,8月增幅达到19%。但财政收入增长并没有如此明显,前5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增长6.6%,增幅同比回落6.1个百分点,至8月份,全国财政收入仅增长8.1%。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表示,政府存款存量继续扩大主要原因是预算管理的缺陷,比如财政体制中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太大,财政拨款延迟、不及时以及国库管理的漏洞,特别是对政府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专户管理混乱。“文件下得快,资金下得慢。”一位东部省份财政厅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财政收入是要按月递解的,但在支出方面,不论中央还是省市的计划,最后花钱的是县级部门,支出的进度不是由花钱的人来决定,是由拨钱的人决定,这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

  导致的结果是,中国各级政府支出进度一直慢于预算进度,年底最后两个月不得不突击花钱。

  财政部数据显示,2009年,各级政府在最后一个月花掉了2万亿左右,接近全年财政支出的1/3;2010年和2011年别为1.8万亿和1.2万亿,2012年又重新回到2万亿水平。“民生方面的钱支出快,项目类型的钱则慢很多。”上述财政厅人士表示,而项目类专项资金是目前政府存款里下拨的大头,也就是“戴帽”资金,这些需要地方配套,如果配套不上,资金就会沉淀在国库里。

  相关专家认为,支出进度缓慢也与现在严控三公经费、政府职能转型有关,“一部分往年可以正常发生的费用没有发生,地方政府在其他资金的支出也更加谨慎和观望”。

  钱在哪里?

  目前中国有一个中央国库,30个地方国库分库,49个中心支库和513个市县支库,中央和地方国库之间通过联网进行上解收入和划拨资金。

  国库工作由财政部负责下达国库支付指令,央行具体执行资金的划拨,同时央行监督国库账户和预算收支。这一规则在中央国库得到了有力执行。但在地方,从2001年开始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试点,囿于当时客观条件,在制度上允许财政资金存放在国库之外的财政专户上,因此国库存款仍然呈现一种分散管理的状态。

  掌控超过3万亿国库存款的支出进度,成为一件棘手的事情。

  “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会上将确定未来五年的经济方向,现在支出进度缓慢,除了下拨资金进度慢,对经济方向的判断也是原因之一,许多地方政府希望按照确定的方向来投资,所以大量的资金主要是压在了地方政府层面。”一位财政系统研究员表示。

  但相关专家认为,既然资金的下拨是已经“戴帽”的,地方政府很难改变资金用途,若是因经济方向判断而导致支出放缓,资金沉淀应该出现在中央财政层面。前述东部省份财政厅人士也认为,中央下拨资金只要能支出的,地方基本都会加快进度,不会考虑十八届三中全会带来的经济投资方向,“那是上一级政府部门该考虑的”。

来源: 经济观察报 作者: 杜涛 编辑: 郑佳岚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