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三届大秦岭发展论坛在我市召开,来自西安、渭南、宝鸡、汉中、商洛、广元等11个秦巴区域城市的领导、专家,围绕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城际合作交流等议题建言献策。
秦岭东西绵延千余公里,跨越陕西、甘肃、四川、重庆、河南、湖北6个省市共97个市、县、区。大秦岭发展论坛自2009年举办以来,在加强秦巴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秦巴区域发展、深化各地市之间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首届论坛就奠定了大秦岭的生态地位、文化特色、经济前景、发展模式等,达成了省际联动、城市合作、共建大秦岭生态经济区,实现大秦岭包容性增长的共识。2012年8月,在太白县举办的第二届论坛又从“大秦岭发展模式”、“大秦岭绿色产业发展”、“秦巴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探讨,并通过了《大秦岭发展论坛宣言》。
本届论坛以“建设大秦岭生态文明示范区,构建大秦岭生态安全新格局”为主题,旨在进一步促进秦巴区域各城市在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商秦巴区域发展大计,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主题演讲
大秦岭生态保护是“一盘棋”
本报讯在昨日召开的2013大秦岭发展论坛上,与会的各市代表认为,秦巴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互为依存,无论是谁,都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大秦岭生态保护应树立“一盘棋”意识,这样才能共同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实现区域永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一方净土。
西安市副市长钱引安认为,秦巴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互为依存、唇齿相依,必须树立生态保护“一盘棋”的意识。秦岭西安段仅仅是构成大秦岭的一部分,要保护好大秦岭,需各方联手协调合作,形成一个全面的“大秦岭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共同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实现区域永续发展。
广元市副市长张云华建议构建大秦岭生态安全新格局,加强发展规划衔接,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合作,积极谋求区内各市在历史文化、红色旅游、秦巴山区休闲旅游度假等景区的联合开发、整体打造和协同发展,塑造区域旅游黄金线路,努力实现资源互补、客源互流,打造旅游整体形象。
焦点关注
保护区占西安国土面积一半以上
本报讯西安市高度重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秦岭生态保护建设确定为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将占全市国土面积一半以上的5852.67平方公里面积划定为秦岭生态保护区,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家一流旅游生态示范区的战略目标。近几年来,已在立法、规划、保护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大秦岭保护步入“法治”时代
为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09年,西安成立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2011年,又专设了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赋予其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重要职能。今年,又通过地方立法,颁布了《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进一步确立了秦岭保护工作的法律地位和制度框架。
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以秦岭地区群众生活改善和产业升级改造为重点,确定了以发展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康体养生、创意研发为主的产业准入。同时,积极整治矿产资源开发,关小并大、有序退出,开展绿色生态矿山示范。通过扶贫移民、生态移民、项目移民等方式,逐步转移贫困山区和地质灾害区群众,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对于因旅游业需要而保留的一些原住村落、文化遗存,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同时,提升居住和服务的品位,使之成为美丽秦岭的组成部分。
示范重点工程带动保护工作
西安在秦岭的保护和发展上,严格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以培育示范工程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全局高水平发展。今年全面实施了环山路景观提升改造、秦岭绿道示范、标识系统、照明点亮、生态停车场等基础工程,力争实现“当年打基础、二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的目标,把秦岭西安段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旅游生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