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日本留学生痴迷中国古诗词 立志做末世鸿儒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10-09 09:25:42
 

  早川太基

  在9月刚落下帷幕不久的“中华大学生研究生诗词大赛”中,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早川太基以七律《初恋》追忆自己与一位华人留学生的情感,最终打动评委成为唯一一位获奖的外国人。早川太基本科毕业于二松学舍大学;硕士毕业于京都大学;后来又继续读博士,专攻宋诗;今年9月起,他来到北京大学留学进一步深造。

  据早川太基的老师蔡毅介绍,精通中国古典文化的他是老师们眼中的“怪才”、“奇才”,又因为对古诗词太过痴迷,被同学们称作“疯早川”。

  南京籍汉语老师印象殊深

  早川初中时起就酷爱中国古典诗文,成了日本著名汉学家石川忠久先生门下最年轻的弟子。他目前已经创作诗稿近四千首,在本科生时就曾三获“全日本大学生汉诗大赛”的“最优秀赏”,今年投稿“日本国民文化祭汉诗部门”,又获“文部大臣赏”。现在人在北大的早川已经加入学生旧体诗社团“北社”,时常与志同道合的社友吟哦切磋,他立志走遍华夏名山大川,并将旅途见闻感受记录下来汇编为《蓉堂居士游华诗文稿》。

  早川在京都大学的汉语老师蔡毅教授是位南京人,早年是扬州师范学院古典文学教师,治学严谨,颇有建树。蔡毅教授对早川太基印象尤为深刻,第一堂课上,早川用汉语自我介绍说:“我姓早川,名太基,字子敬。”这是蔡毅到日本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听到年轻人说自己有“字”,十分诧异。而早川随后的话更是令人咋舌:“我的抱负,是要成为末世之鸿儒,扶桑之骚客。特别是写诗,我想成为海东第一诗人。”蔡毅用八个字形容当时的情景:阖室无语,举座皆惊。

  曾因读书太过进医院

  天才来自勤奋,早川对中国文学的钻研,可以说是废寝忘食,如痴如醉。读硕时的汉语写作课,他第一年就修满了学分,之后每年都做旁听生,每两周提交一篇作文,经常长达几千字,不仅文通字顺,而且有滋有味。

  他把写诗作为“日课”,每天乐此不疲。有一次他在半夜苦读时突然晕厥,被救护车紧急送往医院,医生却怎么也查不出病因,只能诊断为:读书太过。在之后卧床休息的二十几天,他仍然坚持写诗,还创作了一首《病后自戒》描写自己晕倒时的情景:“自疑值地震,舍屋若崩云。更疑脑充血,四肢忽不仁。”

  生活中的早川幽默豁达,有同学开玩笑叫他“疯早川”,他不但不在意,还创作了一首《疯早川》来自嘲。

  他曾多次向朋友表明志向要把弘扬东亚汉文化作为自己人生的使命。除了文学功底深厚,他弹的古琴旋律动人,毛笔书法让人赏心悦目,他还想学习坐禅、卜卦、行医,做一个精通传统文化各种领域的“高人”。

  日本汉诗爱好者大有人在

  据久居日本并对东亚文化颇有研究的蔡毅教授介绍,虽然看上去当下日本的年轻人对中国古典文化这些古老话题的兴趣在不断下降,但两千年来渗透在日本人灵魂中的“中国元素”,并不会骤然消失。日本人对中国的古典,其实并没有什么“外国”的感觉,作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共同遗产,他们征引《论语》,谈论“三国”,就好像在数说自己祖上的家传。最典型的例子是贵为日本“国体”的年号,也必须出自我国的“五经”,本土的典籍根本没有资格。

  而日本也不乏早川这样的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日本有“全日本汉诗联盟”,各地还有自己的分会或外围组织,每年都要举行各种形式的作品大赛,从受关注程度看,虽然不及俳句、和歌,但爱好者不乏其人。他们的诗作绝大多数都能严守格律,平仄对仗一丝不苟,押的也都是古韵。

  曾有一位学习汉诗写作的日本僧侣对蔡毅教授说:“汉诗一道,也许过于陈旧,但这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总要有人继承。在过去战乱的岁月,我们寺庙以其特殊的地位,曾经担负起保存文化遗产的重任,今后哪怕再曲高和寡,也要坚持做下去。”

来源: 扬子晚报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