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十一”黄金周,恰逢《旅游法》实施,很多旅行社,特别是出境游组团社客流锐减,南京很多旅游业内人士表示遭遇史上最悠闲的黄金周。为应对这次法规实施带来的行业“阵痛”,各家旅行社将在月底拿出新的线路。
旅行社调整
出境游遇“寒冬”,计划推新产品
和人潮涌动的景区相比,很多旅行社都“门庭冷落”,“像10月20日前到东南亚的包机机位都卖不出去了,要亏损大几十万。”南京中北(行情问诊)友好国际旅行社总经理顾震介绍说,往年这个黄金周要有四五十个团在外面,今年也就十几个,而且大部分港澳台团都是十几个人勉强成团“,总体出游人数少了一半以上,几乎可以算是史上最清闲黄金周。”
《旅游法》实施后进店“补贴”没了,很多成本需要游客自己负担,出游价格自然上涨,像东南亚地区的出游费用现在基本翻了一番。突然的“涨价”,让很多游客望而却步,再加上很多游客考虑到价格上调,提前“抢”在9月份成行,导致原本应该是出境游旺季的十月,遭遇“寒冬”。顾震表示,《旅游法》实施后,旅行社和游客都需要调整心态,重新适应新的市场。
“节前我们一直在密集地开会,研究新的产品,节后一周内会有成果,月底会陆续推出,估计两个月后市场才会慢慢恢复。”顾震说,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旅游产品的调整,让游客感觉上涨幅度没有太大。比如,台湾一直都是环岛8日游的产品,不同的接待标准,现在要五六千元一个人,以前三四千都有。“以前是因为航空公司只有8天的套票销售。”现在客流量大幅度减少,6天、4天的套票都愿意提供了。未来,台湾游会有6日、4日游,主要集中在西线,价格在4000-6000元一人,“游客也要调整好心态,如果选择便宜一点的团,食宿标准不会太高,就是出去看一看。”扬子晚报记者杨娟
景区尝试
实时播报“拥挤度”,方便游客错峰
这个国庆长假,超负荷运行的景区成为最大的热点。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旅游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并可以采取门票预约等方式,对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进行控制。
北京旅游(行情问诊)委在其官网上推出的“北京景区舒适度指数播报”就对包括故宫、颐和园等数十个景区的实时客流和景区舒适度每小时进行公布,为出行的游客提供参考。“黄金周”在北京旅游的苏州姑娘刘茜茜,每天出门游玩前都会查看“北京景区舒适度指数播报”。“故宫、颐和园、长城等几十个景区实时客流和景区舒适度每小时都公布,2号那天我本来打算去故宫,一看9点的舒适度已经只有2了,临时改去前门、大栅栏游玩,‘躲’过了高峰。”
专家指出,旅游管理部门应建设和完善门票预约系统和风险预警体系,便于游客规划和及时调整出行方案。据新华社
游客反思
关注休闲质量,转变“中国式休假”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咨询专家、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指出,热门景区在自然、人文资源方面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正是由于这种不可替代性,才导致在居民出游意愿集中释放的时段里,热门景区出现“爆棚”的现象,在短期内“中国式休假”制度难以改观的情况下,节假日集中爆发的游客需求与有限的热门景区承载能力之间的供需不平衡将长期存在。
专家指出,扩容“中国式休假”是保证居民享受“度假经济”的前提,应通过弹性休假时间来分流和缓解“集中式”休假带来的资源和空间紧张。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消费者行为研究专家杜炜认为,黄金周之所以有种种问题,带来一些囧事,根本原因在于从1999年起,中国的黄金周作为重要假期,实在承载了人们太多的休闲需求,反而造成休闲质量难以保证。
她表示,旅游法是中国消费者反思休假方式的一个开头,它的实施引起了消费者对休闲质量的重视,最终必将改变大家以价格为导向的休闲观念,同时,对整个行业来讲也是一个提升服务水平的契机。而除了改善服务质量之外,增加每个人的私人假期对中国人的休闲模式调整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