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衢州新闻
援川记者祝建辉:中秋,回望青川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9-29 14:40:35

  衢州和青川书法家代表浙川两地创作春联,并合影留念。

  指挥部和乡政府驻地的简易食堂。图为乡卫生院院长与食堂阿姨在准备晚餐。

  他是全乡唯一的投递员,平时寄往马公的衢州日报、信件和包裹都靠他和那匹马运送上山

        讲述记录:本报援川记者祝建辉

  今年中秋放假3天,四川青川马公乡两任党委书记正好在浙江学习,借此机会来了一趟衢州。虽然,相聚短暂,但关于地震、援建的往事,立刻清晰起来,我仿佛又回到了灾后重建的“战场”……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震级8级,而震中心烈度达到11度,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5600颗广岛原子弹。

  龙门山地震断裂带,起于汶川经北川至青川,三川之中青川受灾最重。有人这样解读:汶川代表的是一个镇,北川让大家记住了一个城,青川却是整个县。大地震的24小时内,青川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全县4697人遇难。

  青川·精神

  地震造成数以万计的人间悲剧,灾难折磨着每一个善良的人。

  在灾难面前,国家与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全国人民与灾区人民守望相助。那段时间,我奔走在一个又一个爱心募捐现场,被不断涌现的爱心义举感动。

  上幼儿园的儿子问我:如果我们是四川人,那该怎么办?我顿时语塞,不知道身处灾区的四川人民还能怎么样。

  “再牛B的肖邦,也弹不出老子的悲伤”。这是大地震后一个不知名四川人的个性签名。用“钢琴诗人”肖邦来铺垫,用极具地域方言的“老子”来表达情感,那悲伤“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我第一次体会到四川人从骨子里透露出的幽默与坚强。

  灾难来临的那一瞬间,青川的东河口经历了崩塌、地裂、隆起、褶皱等巨变,780余人被掩埋,青川木鱼中学的289个鲜活生命永远沉睡。

  2008年8月31日,温家宝总理第二次来青川,在黄坪乡枣树村,他被两条标语吸引了——“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他说,抗震救灾要靠这种精神,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要靠这种精神,未来发展也得靠这种精神。

  抗震救灾的第一时间,青川被媒体遗忘了。之后,温家宝三到青川,在灾后重建的政府报告里,青川被多次提及,并确认为极重灾区。青川人拭去悲伤的眼泪和委屈,凭着这种精神与“浙江速度”,在灾后重建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用班长的话说,在灾区工作要有“鬼门关里走几遭”的勇气和精神。班长是驻滇某部的团政委,抗震救灾时他第一时间赶赴四川灾区,转辗千里抢救被埋群众。当时,他们就是沿着马公这条路,由青川挺近江油,再由江油开拔北川,一直走在生死边缘。没想到的是,我们战友会以这种方式完成任务的交接,班长完成抗震救灾任务,而我开始灾后重建。

  援建·使命

  宋代衢州人“铁面御史”赵抃,一琴一鹤入川成为千古佳话,那份风雅、洒脱令人钦佩。

  启程前,领导的嘱咐、同事的关心点点入心头,让我一路上信心满满。

  回望入川之初,那一段段的心路历程难以描绘。然而,入川第一天,就遇上难题。在成都赶往青川的路上,报社通知:当天要把衢州援建指挥部挂牌成立的稿子发回。手机打着打着就没信号了,车子在抢修开通的便道山路上颠簸着,公路边还能看见写着“济南军区猛虎师某某团”的路牌。

  送我们进马公的,是青川县兽牧局的司机。他提醒我们,这里开车要一边看路一边看路边的山坡,上面的石头随时有可能滚落。他的忠告,让我们知道了灾区生活的真实状况,也说得大家一路担心。临近乡政府驻地,有一段路修在悬崖边,抬头是随时滚落的巨石,往下则是深不见底的深渊。

  到了马公,马上掏手机,除了时间显示,一格信号也没有。乡里的工作人员介绍,地震后全乡就断了信号。固定电话也不通,不知道什么时候恢复供电。

  手机显示已是下午2点了,时间就是无声的命令。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我脸涨得通红,手心也不停地出汗。想起进山时在关庄镇路边,看到有一个帐篷搭建的临时指挥部,说不定那里有电,还可以上网。

  送我们的车子回县城了,指挥部还没有车子,乡里的车子也不在。老赵说,他有摩托,可以带我出去。心情随山路一起颠簸,那时,就一个想法:快一点、快一点、再快一点。

  一个浙江籍的女志愿者接待了我,她肯定地告诉我可以上网,不过,电脑中了病毒运行很慢。一路狂奔着找到了那台电脑,屁股还没有挨到凳子,突然,停电了!灾区停电是随时的,来电就要看运气了。

  打听了一下,附近没有集中安置点了。去县城,6个小时也不能保证能否顺利到达,道路还在抢通。只好等了。

  2小时后,还真的等来好消息。一个小时后,指挥部的临时帐篷要给病人做手术,会紧急供电半小时。感谢那台中了病毒的电脑帮忙,15分钟后,邮箱显示发送成功。

  返程的路上,我们追赶着山背后的太阳,看着天色渐暗。随着海拔的增高,温差也跟着变化,迎着风,我在后座上冷得直发抖。到了驻地,已是一片漆黑。在打着手电的帐篷里,但心里特别踏实。

  援建期间,我由市部借到省指挥部整理浙江援建信息及专报。但那种使命感始终敲打着我:我们是为了响应党的号召而来,我们是为了学习灾区精神而来,我们是代表衢州人民而来,我们是为了爱心奉献而来,我们是为了灾后重建而来。

  在青川竹园召开的流动援建工作现场会上,面向浙川两省和全国人民汇报时,省指挥长这样说:灾区的重建成果,是浙江全体援建干部拼出来、抢出来、拼抢出来的!

  每字每句传递出了浙江援建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在使命的感召下,浙江的每一个援建项目都会成为百年精品,经得起时间和人民的考验。今年的芦山地震报道之后,我通过广元日报记者熊芙蓉了解到:浙江省对口援建项目无一受损。

  喜事·春联

  马公乡是青川县的极重受灾乡。

  乡兽牧专员老赵家,就是一个典型的受灾家庭。

  老赵是与指挥部同事最先熟悉的乡干部。他喜欢拿着一个不知牌子的手机,把音量调到最大,播放一些高亢激扬的歌。地震中,老赵的房子垮塌了,老伴被埋。没有人知道他乐呵呵的背后,要承受怎样的悲苦。只有酒喝多的时候,老赵会释放出自己的感情,留着泪说,老婆子是很好的人,也是一个很苦的人,跟了他还没享过福。

  老赵膝下有一双儿女,女儿已嫁人,儿子还没成家。小赵很帅气,也骑一辆摩托。指挥部的人对小赵也很关心,指挥部的沈军还帮他在衢州市经济开发区联系了一份工作。小赵也挺动心的,但最终没能成行。原因是小赵的女朋友怀孕了,女方要招他做上门女婿。

  在援建的日子里,老赵的个人问题也被大家提了出来。直到援建快结束了,他才悄悄地告诉了指挥部的洪晓勇。话不多的老赵,看上了乡中心小学的一位丧夫女老师。当时,我们还想为他策划一场婚礼。后来,老赵说女方的儿子有抵触情绪,他们的事要再等等。

  最终,我们还是等来了老赵的另一桩喜事。一直来,老赵的身份是临时工,待遇也不高。地震后,国家一次性解决灾区的历史遗留问题,老赵是县里第一批解决身份的。拿到红头文件,老赵特别兴奋,他把文件装在兜里,见到指挥部的人就拿出来分享一下。最关键的是,国家给老赵这样的干部发了一笔补助,一次性解决了他的欠款。老赵的喜事,给全乡带来了喜气。

  灾后全乡第一场婚礼,是退伍兵小王办的。地震前,女方父母没同意,理由是马公太偏远了,也嫌男方家里简单了一点。家园重建后,指挥部和乡里帮小王家盖起了新房,原来的岩片换成了灰瓦,白墙取代了泥房,宽宽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门前打上了地坪,地坪上围起了木栅栏。女方父母再来一看,不仅同意了这门亲事,还催促着结婚。结婚那天,小王家特别邀请了指挥部的同志参加,那美酒敬了一杯又一杯。

  此后,喜事一桩接一桩,有一桩还与衢州日报社有关系。衢州新闻网为灾区策划送春联活动,邀请衢州晚报副总编范列与市书协的邱红日一起为灾区人民写春联。

  在青川期间,两位衢州书法家第一站,是为青川最大安置小区“东山小区”送春联,这是浙川两省的省长工程,备受媒体关注。省指挥部党委副书记赵克与青川县长一起为居民贴上了春联,这条新闻上了浙江卫视的头条。

  两位书法家的墨宝,引得援建干部和青川县干部的争相抢要,他俩从白天一直写到凌晨。省指挥长谈月明也是一位国字号的书法家,他也抽出了时间一起创作书法作品。

  省指挥部与青川县还一起邀请两位书法家为全县第一所敬老院写春联。大地震致使青川县仅有的3所福利院全部垮塌损毁,经过临时安置,老人们被转移到外地。写春联的当天,正是这些在外孤老回家的日子。

  还有一件有意义的事是,省指挥部把他们创作的一幅作品送给青川县长陈正永,那天,正好是他的生日,他喜欢得不得了。两位书法家成了川浙两省友谊的见证,他们的作品还进了青川地震博物馆被永久保留。

  蜀道·板房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我看来,李白说的一点不夸张。

  衢州卫生医疗队有一批药品物资通过空运到了成都,成都再运到马公需要车子。联系了一辆出租车,司机犹豫了好久,说,看是支援灾区重建的份上收2000吧。领队嫌贵,回绝了。等到了马公后,领队自责地说,错怪那位司机了,哪怕2000元空车跑一趟也亏大了。

  马公是青川乃至四川灾区,最后打通道路的孤岛。青川当地人把马公说成“西藏”,当地很多人都没有到过马公。省援建指挥长为马公总结过:天无三日晴,路无三尺平。晴天河当路,雨天路成河。

  一遇下雨,山体的塌方处会变成泥石流,马公就会沦为孤岛,随之而来的是停电、停水、停信号。要等到天气晴数日,县公路段保畅通的工程车开到乡政府驻地,道路才算是打通。

  就算是晴天,马公的路也很难走,3500多米的海拔,随时有意外状况发生。指挥部有一辆尼桑帕拉丁,车子满坐5个人,遇到转弯路口就得下来,由人推着车子走。

  因为这条路,衢州援建工作遭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援建的学校启动后,第一车钢筋整整运了一个星期。10吨的大货车就卡在了半路,司机说,这个钱我不赚了,让我走吧。最后,钢筋分卸,找当地的拖拉机来运。我看到手扶拖拉机的前轮翘得高高的,司机青着脸,整个人压在扶手上。

  到了雨季,拖拉机也动不了了。施工队就到农民那里租来了马,一趟趟地往工地上运材料。最后,新学校开学时,我们给马儿戴上了大红花,这个“汗马功劳”是真的有。衢州援建的学校项目,后来还被评上了钱江杯、天府杯。

  每每余震来袭,板房会有剧烈抖动,那声响随着余震的强度而变,很多时候会让人产生无法抑制的恐惧。建板房的地儿,往往是选址最安全的地方,也是重建的规划用地。随着援建工作的推进,那些板房就要拆了、扔了,分管产业的副指挥长范叶和提出废物利用和借地发展。在省指挥部和青川县的协调下,桥楼乡的板房学校成了衢州援建的“江山白菇”高效栽培示范园区。“江山白菇”是衢州地标性产业,白菇是四川火锅的主料,技术与市场零距离对接,这是帮助灾区增收致富的好产业。最主要的,通过变废为宝,节省了资源和项目经费,让衢州援建实现了零投入高回报。这个做法,得到了省指挥部的高度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纷纷对此做了报道,最后,拍进了中宣部制作的灾后重建专题片里,写进了国家的《灾后重建志》中。

  “等待余震的心情,像极了初恋的少女,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是我至今还保留的一条QQ签名,只要经历过的人,永远忘不了那种来自生命深处的体会。回望援川路,难忘援建情。忘不了川蜀大地,忘不了青川的余震,忘不了马公的盘山公路。

  停下敲击键盘,突然想起我在青川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同事华怡平寄来的一盒月饼,打开包裹时,月饼已长毛,但是那份心意很温暖。

来源: 衢州日报 作者: 记者 祝建辉 编辑: 洪思佳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