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旅游法》来啦出去玩看变化 购物取消团费飙升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9-28 10:38:06

  10月1日即将正式实施的《旅游法》进入倒计时,记者调查发现,由于自费和购物项目的取消,届时不仅游客将面临团费增加,靠购物项目赚取回扣的地接导游也没有了“灰色收入”,从之前的“零负”工资转向拿日薪。

  游客购物点大幅减少观光时间延长

  《旅游法》的实施,将让旅游行业的“隐形成本”透明化,因此无论是国内游线路,还是出境游线路,不可避免出现大幅涨价。曾经两三千元的韩国游、2000元赴我国香港的低价游,将一去不复返。记者了解到,曾经以购物为主的线路,“十一”后团费将普遍上调20%-60%。

  低价游的“重灾区”东南亚线路团费上涨较明显,涨幅近六成。记者了解到,涨价前后的景点没变化,但是观光时间得以延长。从行程上看,也没有原来那么紧凑。原本晚上七八点钟才能回到酒店休息,《旅游法》实施后,傍晚五六点就可以返回酒店。记者随机调查了数家旅行社,在“十一”之后出发的团中均取消了购物点。以新马泰十日游为例,实施《旅游法》后,取消了包括珠宝店、皮具店、蛇药店等15个购物点。

  记者随机采访了数十名市民,有80%的人期待《旅游法》的实施,他们认为一分钱一分货,以后跟团出游将会更加靠谱。当然也有只想购物的游客转而选择自助游,还有少部分市民面对真实价格表示hold不住。

  地接从“零负”工资转向“日薪”

  《旅游法》实施之后,地接导游就不能通过加点、进店的方式获取返结的佣金,因此,地接社的一些潜规则也将被打破。做地接工作三年的李露形象比喻道:“地接工作就好比自己先挖个坑,把团接下来,把坑填平后,多出的土就是你的收入。”以天津出发到泰国的团为例,低谷时团费只要3000多元,它实际上等同于往返机票钱,而吃、住、服务费、车费等费用则由当地地接社来承担。他们只能通过自费和购物点挤出这部分费用,才能保证收益。也就是说,想要补“坑”,就需要从自费、购物点那儿“找”回来。

  谈到“十一”之后的收入来源,在广州从事旅游行业的李英尼告诉记者:“‘十一’之后,肯定是要付给地接导游工资的。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10人以内团队的最低限大约是300元/天,带10人以上团队的地接导游能拿到的日薪大概在400-500元。”此外,由于自费和购物项目的取消,景点观光时间就相应延长,这就需要地接导游有足够大的知识储备。对此,境内境外游的领队均表示,“这点不用担心,地接导游经验丰富、知识面广。”由于之前是“零负团费”,所以导游免不了要与游客斗智斗勇,很多时候是不欢而散。《旅游法》的实施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导游的工作压力,有导游坦言:“‘十一’之前,带团往往会就自费项目跟旅客解释协商,这个过程可能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摩擦,如今旅游费用虽然上涨了,但少了‘口舌之争’,我们只要安心带团就好了,这也有利于工作质量的提高。”

  旅行社催热境内自由行业内盼细则出台

  记者调查了解到,《旅游法》实施后,境内及我国台湾的自由行很可能受热捧。大亚旅行社总经理赵福生说:“境内和台湾游不受语言限制,未来境内自由行数量上涨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记者采访多位市民了解到,不少人国庆都有自由行计划。市民张小姐表示,她每年都会为自己安排2-3次跟团旅行,“既然价格上涨了,不如自己上网订机票、酒店、门票等,来个自由行。”与境内游不同的是,即便《旅游法》实施,境外游依然以跟团为主。

  事实上,购物也算是旅游要素之一,不去购物点,有些游客又有购物需求,导致其自行购物耗费的时间增加。业内人士坦言,若因为购物多逗留一两天,住宿、餐饮成本则更高。价格上涨的幅度将会更大,会更难让游客接受。“出境游的游客如果想临时去一些购物点,需要在境外协商并签订合同。去哪些购物点、每个点停留多长时间,这些在《旅游法》中并没有体现,游客和旅行社之间难免会产生争议。”因此,旅行社纷纷希望旅游主管部门可以给出《旅游法》的细则,这样既可以让旅行社有具体操作的参考标准,又让游客出行更放心。

来源: 北方网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