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三天假,刚参加完“未来科学家可持续发展项目论坛”的北京八中高三年级学生张童昆一点都没闲着。作为一名高三学生,除了写作业,复习功课,还要忙着准备“明天小小科学家”的申报材料。“离申报的截止日期没几天了,想趁着放假有时间,把去南北极取样调查的论文材料整理出来”,张童昆说,这个假期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两三点。
张童昆,一个1995年出生的高中生,却已经名副其实地“走南闯北”:分别在去年和前年造访过“世界三极”中的两极——“南极”和“北极”。他说,高考之后,第三极珠峰将是自己的计划之旅。
冰芯里求证:地球并非持续变暖
张童昆此次参加“明天小小科学家”比赛,申报的项目论文是《南北极冰芯氢氧同位素特征与温度变化趋势研究》,通过研究南北极冰芯的氢氧同位素比率的变化,来考量全球气温变化的曲线特征。“简单来说,我这个论文就是想搞明白,全球气候是不是在变暖,如果是的话,那变暖是人为因素导致还是自然因素导致。”一聊起自己的论文,张童昆一会儿画条曲线,一会儿来张示意图,头头是道。
在这个研究中,张童昆共采取了三段约两米左右的冰芯,一段来自北极,另外两段来自南极。提起这三段冰芯的来之不易,张童昆大呼辛苦。
“去北极的时候,带的是手摇冰钻。我们团里五六个壮小伙轮流摇了1个小时40分钟,才钻进去1米多。钻完之后,感觉整个人都废了,大家胳膊都酸了好几天。”张童昆说,他本来的设想是在冰面上取三个点,多组数据可形成对照,可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但是手工钻了一个点之后,就元气大伤,不得不带着从这段冰芯获取的8个样品,遗憾地下山。“冰芯特别重,钻头也很沉。北极山上的路还特别不好走,都是些小碎石、小水流,我拖着冰芯,花了一个多小时才下了山。”
为了使装在保温袋里的样品完好地运回国,张童昆将样品用衣服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了好几圈才放心。“回国的行李箱里除了样品,什么都装不下。连买的纪念品也都是手拿着回来的。”
2012年去南极,张童昆吸取北极之行的经验教训,备上了带有燃油动力装置的冰钻。但还是遇到了未料想到的困难。“电动的冰钻确实很给力,一下就下去了,可问题是,当时钻得太深拔不出来了。在北极是钻了一个多小时,在南极是拔了一个多小时,都不让人省心。”
在南极,张童昆从两个地点取样,经过对冰芯的分层后,共获得75个样品,为他论文的撰写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在测量了样本的氢氧同位素的比率,并查阅大量网上资料之后,张童昆得出了与科学家普遍接受的观点不同的结论:“我觉得地球目前可能不是在持续地变暖,而是处于一个温度剧烈变化的时期,冷暖交替,总体有上升趋势,一段时期内也会出现极度变冷的趋势。”
南北极探险:衣食住行四大考验
2011年在北极,张童昆第一次见识到了极昼。但是在极昼带给他短暂的兴奋之后,剩下的就是各种不适应。“每天太阳从东边升起,转到西边也不落下。一整天都是亮堂堂的,让我觉得特别不习惯。没有黑夜,就觉得没有规律感,睡觉也睡不踏实。”
而在南极科考船上待了十天之后,张童昆才知道自己在北极的生活有多么幸福。“去了南极,才发现自己在北极时候的日子其实是很舒服的。当时我们是住在挪威北部的一个叫作斯瓦尔巴德的城市,小城市有港口,有机场,什么都能买到。晚上也能安安稳稳地在陆地上睡觉,到了南极,就完全不一样了。”
从北京飞了将近三十多个小时到达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后,张童昆他们一看到机场的限重规定就傻了眼: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达乌斯怀亚的航班限重17公斤。“我们还得给考察站的人带水果、蔬菜,所以只好把大衣都从行李箱拿出来,只能带走贴身的衣服。”
而到达科考船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晕船。张童昆说,多亏自己平时喜欢运动,每天打球,也经常锻炼身体,才免受晕船之苦。而一起前往的队友们则没有那么幸运了。“我们第一天上船吃晚饭的时候,饭厅里是满员的,坐都坐不下。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八十多人的科考团里只有八个人出现。大家都吐得下不了床了。而且,前两天的风浪尤其大,下楼梯都跟飞下来似的。”
虽然没有晕船的困扰,张童昆的日子也并没有好过多少。一日三餐,少水果少蔬菜的饮食搭配也让他苦不堪言。“船上的厨师可能是俄罗斯人,每餐的牛排加的都是蛋黄酱,从来没见过这么奇怪的搭配,吃饭的时候,只好拼命地加盐才能下咽。”
此外,南极科考的任务量也比北极的时候要繁重得多。在南极期间,每天早上八点半出发,乘坐冲锋艇到达考察地点后,就开始了一整天大暴走和不断爬山的历程。“山路特别不好走,有的时候地面看上去挺平的,但是一脚踩下去可能就是一片沼泽地。陷过几次之后,我们都总结出经验了,进了沼泽地一定要双手拽住鞋子一起往外拔,只往外拔脚的话,很可能鞋子就保不住了。”
张童昆说,暴走一天回到船上之后,常常都是躺在床上一睡不醒。“一起去的有好几个同班同学,去之前我们本来想着平时可以一起打打牌聊聊天什么的,到了才发现根本没有精力。回到船上,大家都是倒头就睡,一点力气都没有。”
旅途中发现:企鹅虽萌味道臭
两极之旅,除了让张童昆完成了自己的实验研究,还大大地开拓了他的视野。最让他惊喜的还是见到了之前只能在海洋馆见到的各种大自然的馈赠。
在进入德雷克海峡的第三天,张童昆第一次见到了鲸鱼。“当时船长特意把船开到离鲸鱼特别近的地方,然后绕着鲸鱼转圈。我们离鲸鱼不过一米左右。当时看不到鲸鱼的全貌,但是能看到尾巴在水面上甩来甩去,还不时地喷着一团团水雾。大家都举着相机咔咔拍个不停,实在是太壮观了。”提起当时的场景,张童昆依然兴奋不已。
除了鲸鱼,南极漫山遍野的企鹅也让张童昆大开眼界。“企鹅看上去可爱,其实可臭啦。按照规定,我们跟企鹅之间的距离不得近于5米。可是通常离得好远就能闻到企鹅的臭味”张童昆说,被要求与企鹅保持距离,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动物免受人为的伤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企鹅咬人。“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过那么萌的小动物居然也会咬人。”
臭臭的小动物也给孩子们带来很大乐趣。“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只只企鹅直挺挺地往前一倾,‘啪’地倒在地上。一开始我们都很奇怪,不知道企鹅这是在干吗,后来团里的老师告诉我们,其实那是企鹅在晒太阳。”
提起自己的两极之旅,张童昆说,他觉得北极比较不像北极,而南极确实很南极。他这么解释这略微绕口的逻辑:“刚到北极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怎么这么热,跟自己想象得一点都不一样。而且山都是秃的,山顶上的雪都已经化了。而到了南极,确实就是冰天雪地,走在雪地里,最深的时候白雪可以没到小腿,特别有感觉。”
极地的纯净素洁也给张童昆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回忆。张童昆说,在北极上山的时候,为了避免极地污染,队员们严禁携带水杯上山。口渴的时候,就直接趴在化掉的小溪流上喝几口冰川水。“那水特别干净,就直接喝一点问题都没有。平时我们喝饮料时加的冰块,也都是直接打捞的浮冰。那些冰块都是已经存在好几千年了,所以每次喝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好穿越,感觉跟几千年的时空对上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