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我不是一种荣耀,我觉得更是一份感谢,感谢它带给我能帮助到别人的快乐,这份快乐将伴随我的一生……”昨天下午,我市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们汇聚一堂,他们捐出的造血干细胞,为血液病患者带来了新生。
参加聚会的6人中,有已完成捐献的5人,分别为:孙小颖、丁奕、姜伟、巫伟祥、汤群龙。另外一名志愿者叶忠根,已与病患高分辨率配型成功,正待捐。他们中,最早的一例在2007年捐献,最近的一例是今年8月14日。
救助他人收获快乐
志愿者们谈及他们捐献前后的心路历程,记者听到最多的是“感谢”。
时隔6年,衢州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孙小颖对当时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那是第一次用德国的新机器采集,结果采了一半,机器坏了。旁边的德国工程师急得满头大汗。”孙小颖回忆,最后还是幸运地完成了采集。
“通过这次捐献,才明白作为一个健康的人是多么幸福。”孙小颖说,她也是受益者,因为捐造血干细胞需全方位体检,她发现甲状腺出了点问题,“当时不敢用药,直到捐献结束后,我才去做了手术。”此后,孙小颖“豁然开朗”:“我顿时明白有个好身体很重要,也开始加强锻炼。”
第二例捐献者丁奕是衢州学院的老师,他说做点事能帮上别人,自己也收获了快乐。“这份发自内心的美好体验,比财富还隽永持久。我很感谢有这么个机会能帮到别人。”
相信科学消除误解
捐助造血干细胞并非如此一帆风顺。汤群龙说,他刚到杭州的第二天,在龙游老家的母亲给他打电话,拼命催他:回家!不要献!捐献完成回家过了一个礼拜,见儿子身体没什么异样,母亲才“原谅”了他。
“我当时捐完回家后,我妈半个月没理我。”巫伟祥也说。
“除了家人不理解,社会上很多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也存在误解。”志愿者代表吴国忠刚参加完省红十字会的专业培训,他说很多人对捐造血干细胞仍停留在过去捐骨髓的恐惧中。
那时候很多人尤其是在农村,认为骨髓是人的精气神所在,是不能被抽的。而如今,捐献造血干细胞与机采血小板过程已没什么差别,无需从脊椎中采骨髓了。只是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其它血液成分会输回捐献者体内。
当天与会的除了捐献者、志愿者代表外,还有市文明办、市中心血站等相关负责人。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刘章华介绍,我市于2001年开启造血干细胞建设工作,截至目前有2800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捐献志愿者,其中6人已成功捐献(第三例徐娟娟为衢州登记入库,后在温州实施捐献)。
目前,我国血液病患者以每年4万人的速度在增长,有400多万患者等待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其中少年儿童占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