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杭州门卫麻师傅也因马蜂窝的事情给本报96068热线来电,他说要投诉消防部门:就因为他们没有及时摘除马蜂窝,导致自己去摘的时候被蛰伤。
“我等了他们好几天,他们说捅马蜂窝要排队。小区里老人小孩那么多,万一被马蜂蛰了怎么办?”麻师傅说,他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上,尽管全副武装,但还是被蛰了:“马蜂蛰人弄得不好也是要出人命的,这种事情难道消防不该管吗?”
面对这样的投诉,消防也觉得委屈:仅仅今年,杭州消防119指挥中心已经接到要求摘除马蜂窝的求助1572个,专业于灭火救援的消防战士,只能忙里抽闲去帮忙,即使这样也无法做到第一时间摘除,所以才有了排队的说法。
左等右等等不来,只好自己捅马蜂窝
被蛰伤的门卫很恼火:“我要投诉消防”
麻师傅是杭州庆丰新村8号小区的门卫,今年58岁,在小区做门卫已经6个年头了。说起这次的无妄之灾,麻师傅还是气愤不已。
据麻师傅说,9月11日在小区巡逻时发现了一个直径30厘米左右的马蜂窝,考虑到过往居民的安全。他立刻就拨打了96119消防热线反映情况,希望消防员能尽快赶来摘除马蜂窝。
但96119的接线人员表示,麻师傅需要排队等候,因为他们工作太多忙不过来。之后几天,麻师傅又打了数次电话,但都没有得到确切的回复。无奈之下,麻师傅只能自己动手摘除马蜂窝。“我等了几天,消防那边还是没人来,小区里这么多老人孩子,要是被马蜂蛰到可不得了,没办法我只好自己动手了。”麻师傅告诉记者。
考虑到白天摘除马蜂窝可能会影响到小区的居民,麻师傅选择在晚上动手。9月15日晚9点半左右,麻师傅头上戴着头盔,手上套着橡胶手套,借助梯子把马蜂窝摘了。
虽然,麻师傅防护严密,但手臂上还是被马蜂蛰了一口。“当时觉得没什么,可过了3天手臂并没有消肿,还是很疼,我去医院看了下,花了40多块钱。”麻师傅郁闷地说。
手臂上的伤好了后,麻师傅越想越气愤,觉得消防部门对自己反映的问题不够重视。“之前那个接线员,说话声音有气无力的。第一次我打电话的时候,她说太忙要我排队等。问她要等多久,她也不给个明确的答复。之后我又打电话她说帮我催一催,可过了好几天都没有回应。”麻师傅表示,他要投诉消防部门,为自己讨个说法。
消防委屈:灭火救人更重要
捅马蜂窝只能忙里抽闲,很难随叫随到
昨天,记者也将麻师傅的意见反馈给了杭州市消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受市民的批评,但消防部门也有自己的委屈和苦衷:“消防战士都是利用休息时间捅马蜂窝,为了保证灭火、抢险救援,捅马蜂窝有时不能随叫随到。而且,近几年捅马蜂窝的需求成倍增长,这也给消防灭火救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来自杭州消防部门的数据显示,1994年至2001年,杭州市每年要捅马蜂窝150个以上。从2001年开始,每年捅蜂窝次数要大大超过历年,到了2012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起3907起。2013年至9月底,96119已经接到要求摘除马蜂窝的求助1572个,而随着下一波(秋季)的马蜂高峰,这个数字还会翻番。
让消防为难的是,捅马蜂窝会直接影响正常救援工作。
可以这样算一笔账:每次摘取一个马蜂窝,都会出动一辆消防车,五六名消防员,如果每年保守估计摘取2000个马蜂窝,就要出动车辆2千次,人力1万多人次。相比较灭火、救援,时间就是生命,消防只能利用空闲时间,但什么时候空闲却真的无法确定,因为火灾、救援随时可能发生。
一次出动,为什么一定要一辆车多名消防员?原因是每辆车、5名(最少时)消防战士就是一个战斗小组,人车不分,确保随时可以赶赴救援现场。“比如说摘马蜂的时候,辖区内有火警,那么这组人就可以直接赶赴火场救援。”
除此之外,马蜂窝对消防战士的安全也有威胁。消防战士并非天生的专业摘蜂高手。一般百姓看到消防员穿着特制的衣服,会认为这种衣服可以防止马蜂蜇,其实不然。消防员所穿的衣服是隔离毒气的防化服,是防止化工、火灾、核生化时穿的保护服,捅马蜂窝时,马蜂的刺穿透这种防化服之后,在真正处理化工事故时,后果是致命的。
除了求助消防,还有其它选择吗
鼓励社会救援组织,增强消防救援力量
类似的尴尬,不仅杭州,也不只浙江,全国消防都在面临。
根据《消防法》的规定,消防部门主要职能是火灾预防、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并以抢救人员生命作为主要应急救援工作,严格地讲,“救猫”、“取钥匙”之类报警,并不属于他们的职责范围。但如今,类似于爬树救猫、取钥匙、摘马蜂窝等社会救助也逐渐成为消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火警电话成了社会救助电话。于是纠结产生了:这么多的社会求助,会不会耽误消防其他重大灾害事故救援呢?消防该不该出警?但是如果不出警,类似摘马蜂窝的求助,又该找哪个部门来帮忙?
记者调查发现,相应的服务本是存在的。以捅马蜂窝为例,在全国其他城市都有专业的捅马蜂窝公司,杭州也曾经有过,一个马蜂窝,300元起步。不过从2010年开始,很多杀虫公司都停止了这项业务。原因毕竟是公司捅马蜂窝是要收费的。
对于消防部门现在的“烦恼”,浙江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倒有另一种认识,“这恰恰说明老百姓对消防工作的高度认可、高度信任,如果拨打119的回复是对不起,这不是我的职能,我想肯定不会有这么多人去求助119。”
与此同时,杨建华也建议,长期来看,要不断完善整个社会救助体系,注重发展多种救援力量,政府可以鼓励设置专门的社会机构或公益组织,建立法规和相关制度,朝着专业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路子发展。像开锁公司一样市场化,鼓励专业机构和人员提供有偿服务。
而在现阶段,短期来看,政府应该加大对消防部门的投入,包括装备和人员,使得消防队伍能够满足越来越多的社会救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