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公交司机看到李阿姨的钱被偷 一拳把小偷打倒在地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9-24 08:12:46

  昨天11:52,陈先生来电:我想表扬一个人,9月18日我妈妈坐305路公交车,从井亭桥到笕桥,她是去取退休工资的,5000多块钱。上车的时候,有个小偷跟着我妈妈,准备偷她的钱,钱都已经被拿出来了,还好司机看到了,马上制止了那个小偷。我妈妈回来以后就跟我说了,我专门到车队去感谢他,想给他送锦旗,他也不收。所以想通过你们感谢一下。

  记者核实报道:陈先生的妈妈姓李,63岁,住在笕桥。9月18日上午,李阿姨一个人从笕桥坐305路公交车到浣纱路市一医院,买完药后到附近的杭州银行取钱,两个月退休工资共5500元,装在信封里,放在挎包内。除了装钱的信封外,挎包里还有医保卡、工资卡、手机、家里的钥匙以及塑料瓶装水。

  取完钱后,李阿姨准备坐305路公交车回笕桥。然而从银行到305路井亭桥公交站短短400米,她的退休工资差点没了!

  昨天,李阿姨讲述了当时的情况。

  当时是上午11点40分,车站等车的乘客很多,等了十多分钟,来了辆305路公交车,很多人都往车前门挤,李阿姨挎包背在肩上,一男一女前后上车,把她夹在中间,女的在前面,50多岁,年轻男子在后面,女的刷完卡后,待在原地不动,李阿姨拿着卡,却刷不到。

  就在这时,司机师傅朝李阿姨大喊:你的钱!你的钱!

  李阿姨还没反应过来,司机师傅直接从座位上站起来,冲到李阿姨后面,抓牢那个年轻男子的手说“你怎么回事?”忙着刷卡的李阿姨,这时才注意到后面的年轻男子,“个子矮矮的,瘦瘦的。”

  从年轻男子身上掉下来一个东西,李阿姨仔细一看,是个信封。

  李阿姨打开挎包,发现自己的信封不见了。司机用脚踩住信封,抓牢年轻男子,蹲下捡起信封,对李阿姨说,“这个是你的东西吧?”

  李阿姨才明白过来,自己遇上小偷了!

  看情况不对,男子想用力挣脱,这时司机朝他使出一记拳头,对方一下子倒在地上,不过又马上站起身,趁乱下车溜了。

  一看李阿姨没有损失,全车乘客又急着赶路,司机和李阿姨就没有再追下车,继续前行。

  当时,李阿姨和车上很多乘客都说,要谢谢公交车司机,不然钱包肯定被偷了。回到家后,李阿姨告诉儿子陈先生,陈先生找到这位司机所在的公交公司想酬谢,再次被婉拒。

  事发时305路公交车司机,姓王,35岁,当过兵。

  王师傅说,公交车进站,司机都会注意后视镜,观察乘客上下车情况。当时他看到,其他乘客急着上车时,这个年轻男子一直跟在李阿姨后面,眼睛盯着李阿姨的挎包,王师傅觉得有点可疑。

  当李阿姨上车后,前面的中年妇女刷卡后,待在原地不动,王师傅马上把目光放在那个年轻男子身上,果然看到年轻男子的手,伸进了李阿姨的包里……

  这不是王师傅第一次抓小偷。去年5月,王师傅在浙医二院公交站附近,配合反扒人员,在公交车上抓到了3个小偷。

  杭州警方最新统计,9月13日至9月19日中秋节前后,交通治安分局共接城区公交车扒窃报案50起。发案线路主要有8路、12路、179路、B1路等,发案高峰时段为7点至10点、18点至20点,其中8点至9点左右为发案最高峰;扒窃嫌疑人作案手段多为掏包。

  被侵害对象中,女性约占大多数,男性约占26.7%;被窃财物中,手机约占48.3%,钱包约占45%,现金等其他物品约占6.7%。

  杭州市交通治安分局中心派出所冯教导员提醒:

  1.乘公交车和地铁时,上下车时自觉排队,如果拥挤,一定要提高警惕,保管好随身财物,不要把包背在后面。

  2.休息或就餐时,包应放在自己视野之内。

  3.尽量把居民身份证、银行卡、会员卡、现金分开放,如果放在一起,被盗的话,容易造成重复损失,尽量不要在公共场所露财。

  4.发现财物失窃后,观察身边是否存在可疑人员,争取群众支持,抓获扒手;如果是在公交车上,应立即通知司机不要打开车门,然后报警。

  从去年开始,杭州警方除加强警力巡逻外,还有一些特别的反扒措施:比如购置了一批电控喇叭,安装在扒窃案件相对高发的公交车站和人流量比较密集的十字路口,提醒行人保管好自身财物;制作印有安全防范标识的椅套发给餐饮店,在发案重点路段张贴“治安监控全覆盖”警示牌;还专门设计了防范扒窃的温馨提示卡片,张贴到农贸市场、夜市、公交车站、医院等人流聚集量大的场所。

来源: 杭州网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