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线城市持续飙升的房价,与宏观经济的背离趋势在进一步加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去年至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住宅价格同比上涨幅度都在18%到20%。而同期当地GDP和居民收入的增幅大多都在10%以下。这种背离的趋势无疑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尽管目前仍然不断有人在鼓吹房价还将大幅上涨,但必须明确的几个基本事实是:其一、即使在刚性需求的推动下,如果没有与实体经济同步的支撑,楼市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过大的话,房价的持续飙升反而意味着市场的风险在不断地进行堰塞湖似的累积。其二、任何商品价格不可能无限地飙升,即使是黄金,走出了十年的牛市后目前也处于调整的通道中,房子也不可能例外,更何况它还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如果它的上涨大幅超过了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也就缺乏长期持续飙升的根基。倘若不进行有效的疏导,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当前,针对房价飙升的问题,作为负责任的人士不应该再去纠结于合理不合理的问题,更不应该为了一己之私或小群体的利益去搅浑水,而是应该思考并付诸行动去如何应对的难题,否则世行行长金墉日前也不会警告中国地方政府不要过于依靠出售土地。其实,没有哪个城市愿意步温州、鄂尔多斯等地的后尘,更不想重蹈日本、香港楼市的覆辙,但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的话,谁也无法保证市场最后将进行怎样的回击。
针对十年九调房价却不断飙升的困境,政府部门在应对房价飙升时,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更加有效的措施。首先,应该反思近年来各项政策和措施的得失,对其中有效的要继续坚持,而对效果不佳的要及时清理。据媒体报道,下月起,住建部将与工商总局联合奔赴各地督导限购政策执行,这对监管层进一步了解全国楼市的实际情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其二,至关重要的是,要抓紧时间全面反思并吸取之前关于楼市调控的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出台更为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此前业界在不断地呼吁要建立以法律、经济、金融、财税等市场手段为主,并有保障房市场兜底的长效机制。显然目前很多手段仍然以限购限贷等行政手段为主,如何尽快地从这些临时性的措施向以市场化手段的长效机制过渡,需要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尽快付诸实施。比如,类似于房地产税的推广,不能因为既得利益的干扰和阻挠而搁置或停滞不前。
其三,是对房地产市场的重新定位问题。毋庸置疑,由于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超大权重,在短时间内不太可能改变其支柱产业的地位。我们想提醒和强调的是,各级地方政府在加快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要从长远的视角,在不对国民经济造成重大冲击和影响的前提下,逐渐将更多地精力和资源转移到国家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如果没有这个思路的转变,要想地方政府走出土地财政的泥潭,则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需要强调的是,这同时也需要一系列改革进行支撑,比如中央和地方在财税分配比例上的改革,官员政绩的考核和升迁标准的调整,三四线城市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在就业机会等方面差距的缩小,如果不进行这些系统的改革,除非是房价飙升过快最后导致楼市的崩盘,否则很难通过出台一两个政策就轻易地将楼市痼疾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