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交流讨论
网友热议恋爱进入通信时代 坠爱河只需163条短信?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9-22 15:51:58

  社交网站和手机将人们带入了全新的通信时代,近日有网友反映,称通讯工具不仅加速了人们的恋爱步调,就连恋爱中人很大一部分的喜怒哀乐等情绪,都是对着手机或者某种聊天工具来发泄的。近日更有调查研究显示,现代人若坠入爱河,平均只需发163条短信、37封电子邮件和30通电话就够了。

   163条短信后坠入爱河

  近日,国外某网站调查发现,社交网站及电子通讯工具对现代人的恋爱及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该项调查研究称,现代人要坠入爱河,平均只需要224条推文(微博)、163条短信、70条Facebook动态、37封电子邮件和30通电话就够了。

  在分手方面,36%的人会使用电话通知、27%的人使用短信,13%的人则会选择使用网络。而其中,男性比起女性更喜欢网络社交,他们平均每年在网络谈恋爱上,得发布517条Facebook动态或推文,而女性平均只会发布386条。

  这项调查立即引起了热议。“网络通信时代,忙碌的现代人享受着各种快餐式生活,如今连爱情也被赋予了快餐标准。恋爱的双方在见面之前,往往先通过短信或者网络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如果谈得来,才考虑要不要花费时间见个面。”

  网友表示,恋爱由短信及各种通讯工具来决定步调也是有原因的。“人们每天忙忙碌碌的,即使各种通讯聊天工具24小时在线,找你聊天的也就是那几个熟悉的人。相比社交工具里长期不交流的网友,联系的次数多了,自然就更加了解,同时也更易培养感情。再说,这通过各种通信手段交流感情也是时代特色吗!”

  直到分手都从未见过面

  多数参与讨论的网友都同意,各种社交网站及聊天工具对增进感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都比较忙,不可能总抽出大把的时间面对面交流,大部分时候,还是会通过各种聊天工具进行沟通,因此随着短信次数、聊天记录的增多,而后逐渐确立恋爱关系的现象极其普遍。”

  毕业三年的徐女士在园区一家外贸公司从事翻译工作,眼看着她身边的朋友及大学同学一个个都结婚了,徐女士远在镇江的爸妈非常着急。近日,他们托朋友帮女儿介绍了一个在苏州工作的家乡小伙子。由于双方父母都不在身边,也不方便组织双方儿女见面,于是就安排儿女先通过QQ和电话联系了起来。

  几个星期后,当徐女士家长问起事情是否有着落时,小徐平静地表示,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们大部分时候是通过QQ联系,由于是家乡人,比较有共同话题,其间还打过几次问候电话。后来因以后是否要回家工作的问题产生了较大的分歧,联系逐渐就少了,现在已不再联系了。”小徐说,自始至终,她连对方长什么样都还不知道。

  网友发帖怀念情书时代

  “在一个充斥着QQ、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的年代,那种专门用来书写青涩的爱情故事的彩色信纸像没落的贵族一样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最传统、最古典、最富有想象力和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情书几乎要销声匿迹了。”针对通信时代的恋爱方式,热门网站上的一篇怀念情书时代的帖子受到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对于渐行渐远的情书时代,网友们大有话说。网友“萧逍988222”表示,“如今的恋爱鲜有胆大的人会当面表白,胆小的人通过电话表白,而害羞的人都发短信表白,哪还有写信的!”“好怀念那个青涩的情书时代,那才是真正的恋爱感觉!”

  非面对面沟通是时代特征

  金陵晚报记者就此问题咨询了珍爱网厦门工作部的资深红娘陈先生。他表示,通过社交网站、聊天工具或者手机交流情感的方式,不仅是加快恋爱步调的一种重要交流形式,在日常交友、或者处理其他人际关系时也基本适用。“翻开我们的短信或者网络聊天记录,那些聊天次数频繁、内容较多的往往是与自己比较要好的人,在通讯工具广泛被使用之前,我们只能通过一次次面对面交流、或者跑腿送信来了解对方心声,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或手机替代了原来的交流形式,这都是正常的现象。相反的,如果初识的两个人在交往的过程中遇到了本可电话解决的一点小事,还非要强迫他们必须当面说清楚,这才是不现实的事情。”

  同时,陈先生表示,至于发多少条短信、打多少次电话才能步入恋爱殿堂,与双方的性格、对对方的喜爱程度等因素有关。“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

来源: 金陵晚报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