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双节”期间不能胡吃海喝 夏秋交替肠道传染病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9-20 08:35:35

  夏秋交替之时,气温适宜,各种细菌、病毒相对活跃,所以一些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胃肠炎、病毒性肠炎、甲戊型肝炎等肠道传染病高发。

  为此,杭州市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陈公英在作客本报名医大讲堂时说:“在目前这个夏秋季节转换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饮食、饮水卫生,牢牢把住‘病从口入’关,从而防止肠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半只甜瓜下肚,半夜腹痛腹泻

  58岁的赵先生已经退休在家,节约向来就是他的生活准则。发病前一天晚上,他在整理冰箱的时候,发现还有半只甜瓜,应该是四天前吃剩下的,他觉得扔了怪可惜的,想想反正冰箱里放着也没有坏,所以就拿来吃掉。

  可就在当晚12点钟,他就开始肚子痛,而且中上腹疼痛越来越剧烈的同时,还伴有拉肚子、发热等症状。一直坚持到凌晨2点,赵先生实在忍受不了,就赶忙上医院急诊。

  陈主任了解了大致症状后,又做了相关检查,怀疑是急性胃肠炎。

  据陈主任介绍,导致急性胃肠炎的致病菌主要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群、空肠弯曲菌等。其媒介食物主要为肉类、蛋类、水产品、凉拌菜等。

  “我自己也有一个坏习惯,喜欢吃半生不熟的煎鸡蛋,有好几次吃完了以后就拉肚子。”陈主任说,在蛋壳中可能携带沙门氏菌,然后在打鸡蛋的时候容易被污染,在高温煮熟的情况下没有问题,但在半生不熟的时候就会致病。所以建议大家吃鸡蛋前可以先把蛋壳洗干净,或是一定要吃烧熟的鸡蛋。

  婴幼儿秋季腹泻即将进入高发期

  马上就要真正进入秋天了,陈主任说,家有婴幼儿的家长一定要注意防范秋季腹泻的发生,这种病在医学上称为轮状病毒肠炎,因其在每年的10、11、12月高发,故俗称秋季腹泻。虽然,现在还只是9月中旬,但临床中秋季腹泻的小患者已经出现。

  刚满周岁的男孩彬彬,因为恶心、呕吐、发热、解水样便被送进医院,陈主任帮他做了细菌培养呈阴性,酶标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呈阳性,然后根据症状综合考虑为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肠炎好发在6个月至2岁婴幼儿。因为6个月以下婴儿有母亲传给的抗体,一般少发病,即使发病病情也较轻;而2岁以上小儿多数感染过轮状病毒,体内有了抗体,所以发病率也明显下降。”陈主任说。

  轮状病毒肠炎的自然病程一般在7-10天,临床表现有发热、腹泻水样便,每日5-10次至10多次。伴轻度呕吐,呕吐常发生在发病头1-2天,随后出现腹泻。所以,对于已患秋季腹泻的宝宝来说,家长一定要特别注意给宝宝补水,以防因吐泻严重而发生脱水酸中毒。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管好“手”和“口”

  陈主任说,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管好“手”与“口”。她总结出了八大预防措施,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可以对照注意起来,起到预防作用。

  1、洗手是最重要的个体预防措施。工作结束、外出归来、饭前便后洗洗手,可以将手上90%左右的微生物洗干净。

  2、不喝生水,饮用水煮沸后用,可杀灭致病菌微生物。

  3、吃熟食,少吃凉拌菜,生食瓜果要洗涤消毒;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食品不要购买;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食用时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凉拌菜不妨加点醋和蒜。

  4、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

  5、烹调时,餐具应该严格消毒,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6、搞好室内外卫生,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等肠道传染病传播媒介。

  7、个人注意劳逸结合和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

  8、如果发现患有上吐下泻等症状,切不可大意,要立即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