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去香港,总让我不停的按快门,不停的记录哪里的人和事~!捉住每一个社会的小情节,构成社会的是人,捉住人的情感与动作,就能品味这个社会,这个地域的文化~!轻松游香港,细味人文味~!
两年提及香港这个词,好像变得越来越尴尬。这里有好的酒店、购物区,还有各色美食,原本想去香港放松,可谁知行程却是比什么都“赶”。当我们以为自己在这种层压式的节奏里成了香港通,殊不知,精明的香港本地人,早已躲在自己的角落,享受着不受外人打扰的慢节奏。
“既然你们那么喜欢快节奏,那就让给你们;既然你们喜欢大牌,那我们就去逛小街好了。”于是乎,“大方”的香港人躲开重重人群、喧闹的吆喝声,找到了自己独到的港岛玩法。他们走出去,到离岛、郊野公园,想尽一切方法接近自然;再回来,深入街头巷尾,美食、美酒,用尽心思享受生活。编辑就为大家找来几位香港本地人,喜欢都市建筑之行的连先生,爱运动的Candy,看看他们平时是怎么在香港度周末的。
连先生是标准的香港人,从小在香港长大的他,居然最讨厌的是香港的高楼大厦,理由很简单,压抑而难看,一如现在香港给他的感觉。所以每逢周末,他就喜欢带着相机,到香港各处走走,看最有特色的建筑,看这百年建筑的变迁。在他眼里,建筑是会说话的历史老师。我们看看他的建筑之旅从哪里开始。
许多人心目中的香港,是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大多数到香港来的游客都喜欢在夜晚的时候,登上半山,眺望幢幢摩天大楼,欣赏美丽的天际线。不过,从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香港人,其实并不中意这些景致,那些是留给游人的。抬头望去,当一幢幢摩天大楼把天空蚕食得只剩下一个小窟窿,我们反倒是觉得,自己更像是坐井观天的那只青蛙。所以,当众多内地朋友让我带着去看各种新建筑、摩天大楼,我其实特别反感。这些把人变成“青蛙”的建筑,一定都不能代表香港。真正让我们感动的,是那些香港面临清拆的小街小巷、充满殖民色彩的英伦建筑,那些复活起来的市井小路。
“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原是最大的小偷。”《岁月神偷》里的这句话,以及香港土生土长四口之家的故事,感动了本港很多观众,包括我的父母和我自己。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永利街,而这个街,确有其街,原本它面临着清拆,但却因为这部电影的巨大影响力,而引发了本港市民“黄丝带拯救永利街行动”,于是,这条位于港岛上环的老街不用重蹈“喜帖街”的覆辙,维持着60年代原貌,珍藏着那个年代香港的一帧帧市井生活图景。现在的永利街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很多外国人和两岸三地的游客会在那个写着“永利街”的路牌下拍照,沿着斑驳的石阶梯往前走,你会看到树影婆裟的石板路,相互紧挨的家庭式小店,用油漆写的大字招牌以及稍远处天台上的运动场。永利街所在的西环、上环一带,也仍旧保留了最原汁原味的港岛风情,这里的老建筑最多,保存得也最完好。在天晴的日子里,一路走来细细品味,相当不错。